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以数字经济为牵引赋能新质生产力
□耿远明 欧阳红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并作出了全面和有针对性的部署。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通过其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针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也在不断围绕加大政策供给、加快数据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释放政策信号,数字经济发展迎来多重政策利好。2024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强调要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在双重政策利好的环境下,充分理解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尝试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机制,将对各行各业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引擎。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机制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联系紧密,核心特征高度契合,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以为释放新质生产力潜力提供引擎动力。
推动数字技术的升级更新及其实践落地。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跨界融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一是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新算法,通过AI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分析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服务。二是进行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数字化技术部署,利用云计算平台处理大规模数据,为企业提供灵活的计算资源,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三是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从而为制造业优化生产流程,为服务业创造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
通过数字化技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改造。对传统制造业而言,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对物流仓储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物流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实现智能化物流管理。二是数字经济不断催生着新业态、新产业的出现及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人工智能产业、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及区块链产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底层的数据资源需要通过高速网络设施如5G网络技术等为数据传输提供快速通道;也需要建立高效能的数据中心,以支持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性,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构建可靠有效的防火墙机制。
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才能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注入人才力量。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一是政府端带头建设数据开放平台,鼓励企业和公众利用政府数据创新。二是构建数据交换协议,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协议,促进不同主体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这不仅包括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还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数据流通。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协议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利用,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三是要完善数据安全法规,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隐私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在共享过程中得到妥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
数字化手段驱动的协同联动机制。数字化技术让不同类型的产业间联系日渐紧密,应运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数据共享等机制形成产业协同合作、区域协同发展以及跨界协作合作,推动创造新质生产力。其中产业协同合作指同一产业链内上中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指加强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合作与交流。区域间各产业的关联度更高,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更明显,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加持,数字经济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受区域上物理隔离的影响更小,区域协同发展合力创新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环境。跨界协作合作指鼓励企业开展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这也是目前一些巨头互联网公司在不断进入传统行业领域,赋能传统行业发展的主要思路,而且诸如华为、小米等公司正在这个赛道上尝试,取得很好效果。
推动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这是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应引起重视的部分。一是数字化技术层面的挑战,尽管我国目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一些国际领先的科技公司相比,在部分领域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针对这种挑战,我们仍然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直面发展中的挑战。二是避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拥而上,盲目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把因地制宜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深刻挖掘地方资源和要素禀赋,精准施策,注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三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数据基数也相当大,而且目前我们个人的数据隐私保护的敏感性不够。数据泄露、信息监控等威胁尚在,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加强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国家、各行各业乃至各个人民的数据安全。数字经济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在数据安全的监控体系下不断发展,才能让数据为人民所用,让人民享受到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生产和消费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各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自己的优势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和应用场景的扩大,高度重视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深度学习计算服务平台,强化对超级计算、交互式计算等高性能计算及算法研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环境;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数据开放、资源互通的需求以及软硬件产品的安全检验检测需求,支持服务平台化、集中式发展,建设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与安全检测平台,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鼓励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农村、装备制造业、教育、医疗及健康、物联网车联网、贸易及商业等领域的场景开发和应用,通过场景和市场开发带动技术进步和培育优势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形成核心竞争力。
(作者分别系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