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四个辩证统一
编者按
学习全会精神,我们一起领会!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一个多月以来,省内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学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悟和体会?结合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领会》,持续刊发专家学者理论反响,邀约作者做客大河网直播间,与主持人畅谈对于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欢迎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重要盛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必将对整个国家未来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提供全面能量。此次会议提出,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目标之一。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深远,需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为指导,做好统筹安排,坚持多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一、要坚持公平和效率的辩证统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体制能量和动力,以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高效率的经济流通,也就是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因此,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着眼于高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的竞争价值。由此,就需要消除目前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一些环节,对市场功能发挥所造成的“摩擦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但是,我们要构建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其根本性质所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才是目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是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正是在此次会议上,“公平正义”成为显耀的“字眼”,特别是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要坚持公平和效率的辩证统一,以高效率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平,以更高公平为效率提供长久稳定的保障。没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要坚持社会与市场的辩证统一
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市场都是镶嵌在社会之内的,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服务社会的,并且在社会的控制之下。然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市场运动”也得以开启,尤其在18至19世纪,市场进行了一场“狂飙运动”,进而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颠倒,市场开始主宰社会,社会镶嵌于市场中,形成了所谓“市场社会”状态。在当时的思想家、经济学家、政治家看来,市场本身就是自足的、完美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市场中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关系就是市场中的买卖关系。但是,随着“市场社会”频繁出现经济危机、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生态危机、各种资源争夺战争等,使人们认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不是一切,我们必须保卫“社会”,不能让市场吞没社会。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要彻底的市场化,而是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意识”,该“市场的”归于市场,由市场按照自身规律来运营,但是该“社会的”必须归于社会,不能任由市场来侵蚀。社会基本益品的分配和配置,如住房、医疗、教育等,这些东西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不能交给市场决定,至少不能完全由市场来主宰,人们对其获得的标准不能仅仅是支付能力的高低。对此,此次会议也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即社会,市场即经济,因此,两者之间必须保持辩证统一,也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经济发展,更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三、要坚持“放得活”和“管得住”的辩证统一
“市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看来,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可以很完美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设想不过是一种“市场乌托邦”。到了现代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这里,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对经济发展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调控。然而,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滞胀危机,又使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现代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体制,投身于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怀抱,主张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逐渐向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的放任管理回归。总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能够理顺政府调控和市场功能发挥之间的关系。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一直也面临着类似的“悖论”:“一管就死”和“一放就乱”。也即每当政府对市场放手,让市场完全自主发挥功能时,市场往往会出现乱象,“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市场垄断”“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等失序失控现象不断上演,但是政府一旦出手,收回市场的部分权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各种调控时,市场又往往会失去活力,难以发挥正常功能。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也即,既要发挥市场的能动性、高效性,保持市场活力,更要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毕竟“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四、要坚持保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我国的资源在所有制属性上整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有制经济;另一类则是私有制经济。由于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必要的。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偏差现象:20世纪末,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中,公有制经济曾一度遭受重大冲击,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把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卖光”的现象,为后来的民生发展留下隐患;而后来,在党和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务实调整时,一些地方又走向“极左”方面,极力打压非公有制经济。
因此,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思维,坚持保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公有制经济是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社会主义道路不“偏差”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稳定就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就是对其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坚持。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重道远,需要进行艰苦的努力,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思维,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一定能够实现在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赋能赋力赋效。
(作者:程慕青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