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维维:大学要培育有“大”使命感的当代青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9-06 11:43

青年,居于少年和成年之间,是人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目光开始从自身及周围的事物,转向所处的国家、世界甚至世界之外的无垠,开始试图在这无垠之中定位自我价值及方向,以此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青年如何,这个国家便如何,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有“大”使命感的当代青年。甲骨文里的“”,像人形,一个人双臂伸展、分腿站立便成为“大”,这种体态是最大的人体形态,既意味着人在躯体上的成熟,更意味着人具备了宽广的胸怀、渊博的学识、广袤的视野、无限性的精神。大与小相对,大使命亦与小使命相对,所谓大使命是青年将自身的价值定位于社会、国家、世界的发展进程之中,而小使命则与之相反,是青年将自身价值囿于个体需求特别是个体物质性的需求之中。

培养有着大使命感的当代青年,大学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亦称“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的是“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而十五岁入大学,则要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因此,我国“四书”之首的《大学》将大学之道定位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本质是引导个体灵魂趋于完善和完整走向卓越的过程,是引领青年对人生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的过程,是帮助青年将自身的价值定位、人生意义放眼于国家、人类、时代的过程。

一、大学要用宽广的胸怀培育有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青年

青年大使命感的养成要时刻与各种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做斗争。人的价值既包括个体价值更包括社会价值,既包括物质价值更包括精神价值,青年的价值实现远非对一份稳定工作的获得、对金钱与名望的渴望,而是一个发现自身所长,将自身能力付诸国家发展、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体价值,建构一个清晰完整的自我价值体系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自己的理性与批判性反思能力,在这个价值观愈发多元的时代,个体的信念和行为极易受到影响,如何让自己不被低级价值所干扰、不盲目跟风,是青年人定位自我使命的要务。

想要培育有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青年,大学要具备宽广的胸怀与博大的胸襟,从功利主义,优绩主义的桎梏中走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以宽阔坦荡的胸怀、虚怀若谷的气度,鼓励师生思想争鸣。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氛围于无声中鼓励着青年学子敢思敢想,促使他们理性审视各种流派与观念,冷静概观纷繁复杂的信息与价值观。以此,孕育出精神丰满、独立思考的当代青年。

二、大学要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培育敢于冒险的当代青年

青年大使命感的养成还要时刻与虚无主义、现代犬儒主义的人生观做斗争。近些年来“躺平”成为流行用语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本应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被一些所谓“佛系”观念所影响,或消极遁世、或不愿上进只求安逸。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要“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创新业”,鼓励青年突破舒适圈,认识到自己在世界及国家发展中的位置和责任,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

要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当代青年,大学要具备锐意进取的精神,帮助青年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蔡元培先生将大学定义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并非贩卖毕业证和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新时代更加需要大学承担起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使命。大学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拓新的培养模式、管理体制,锐意进取优化育人环境,引导青年在生命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最具想象力的时光里去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

三、大学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培育勇挑重担的当代青年

青年大使命感的养成更需要着眼全局、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要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既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然而,在工具主义的影响下,大学被“职业化”所束缚,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要么围绕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而展开,要么本着“容易就业”而进行,青年人本该拥有的梦想、热血被淹没在功利化的抉择之中,大学教育亦被矮化为个体物质价值实现的工具。

我国近代史上,大学生在五四运动、抗日爱国主义运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们致力于新社会价值观的新生,以无限的勇气与担当投身于历史变革的洪流。当下的时代进程中,国家同样需要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大志愿的当代青年,需要青年敢于走在时代的浪头,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要培育敢担当历史使命的青年,大学自身要高举爱国敬业精神,以强大责任感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将职业训练与精神培育并肩,培养出文武艺兼备、无私无畏的当代青年,鼓励其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使他们在千百万人的幸福之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报得我们13亿人民,报得我们的中华民族、我们的国家”之托付。

青年,无论是英语中的“young”还是汉语中的“青”,这一语词中所蕴含的朝气和生命力都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憧憬和遐想。李大钊同志说,“青年锐进之子,尘尘刹刹,立于旋转簸扬循环无端之大洪流中,宜有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青年的精神、气魄、胸怀影响着国家的未来也影响着世界的未来,复杂的世界变迁中更加需要大学培育出有大使命感的中国青年,将千万颗稚嫩的露珠化为千万朵奔腾的浪花,簇拥着祖国奔赴更加宏伟的篇章。

(作者:付维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