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环节与路径选择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9-09 09:58

编者按

学习全会精神,我们一起领会!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一个多月以来,省内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学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悟和体会?结合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领会》,持续刊发专家学者理论反响,邀约作者做客大河网直播间,与主持人畅谈对于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欢迎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创新结合,既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融合了市场经济运作机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体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在巩固改革40多年来已经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方面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坚持政府的调控作用,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共存,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通过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成果,这一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它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也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从社会主义的角度重构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框架和社会性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后,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做出的核心制度安排,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涉及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

(1)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上层建筑,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政治体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旨在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效能,确保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透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需要有与之同步的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市场经济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法治是现代治理体系的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颠覆性创新,需要以法律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明确的规则和预期,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有助于明确和保护各类产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靠的法律环境。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改革教育和人才培育机制,就是要加强创新教育和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教育体制改革要继续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人才支持。

(2)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进入高级阶段,特别是随着新质生产力的逐步形成,“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不同于依赖要素投入和规模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更加依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数据资源、数字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推动。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调整和理顺分配模式、交换机制、所有制结构等关键环节,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突破口,通过制度保障优质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产业流动,实现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整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根植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生产关系,能够通过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外经济循环良性互动,提高产业韧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制度创新中形成的新型生产关系涵盖了要素市场匹配机制、系统性协作机制、所有权结构创新、社会主义分配模式等诸多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动力保障。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二者之间是辩证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型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终目标。新型生产关系能够重塑市场经济体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积极发展“耐心资本”,保护消费者、投资者、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克服市场的固有缺陷,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3)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政府治理树立价值导向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制,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政府治理也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导向,特别是要关注和解决好民生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能力,特别是在进入改革下半场后,需要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社会公平正义等改革“深水区”领域的问题,政府治理相应地也需要围绕这些关键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保证高质量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是相互平衡的,既要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也要通过政府完善市场秩序,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实体经济共享共商共建。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坚持法治原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政府治理还应完善要素市场制度,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优化各项政策的层次搭配,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下,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需要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目的,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强化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产业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保障制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治理体系。同时,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制度安排的有机统一,市场体制与市场制度之间的关系是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市场机制要想发挥好资源配置的功能,就必须以市场化的制度结构为基础,市场制度是发挥市场功能的根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的情况下,今后进一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就是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安排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需要依靠政治、法律、伦理等一整套制度体系的支持和保障,维护市场交易规则,促进市场交易有效运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层面的制度、市场经济运行层面的制度,这三个层面的制度互相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结构严密的有机整体。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特别是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整体设计、全面推进,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环节,通过牵引全局的制度创新在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突破。

首先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营造公正平等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必然是公平竞争的包容性环境,各级政府在制度建设层面要加强市场准入、产权制度、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要基于“竞争中性”的原则充分保障其作为市场经济重要主体的公平地位,既要防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歧视性政策,也要防止对公有制经济的过度倾斜政策。对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而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壮大民营经济是同等重要的,要充分用好政策工具箱,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组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目标,推动市场基础规则制度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动态优化配置,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的超时空性和低边际资本特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减少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再次要以新质生产力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含金量,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有效打通妨碍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创新驱动和质能提升优化市场经济的建设质量,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制度创新是加速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和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改革,及时调整所有制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包容创新的市场环境,明确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各类准入壁垒,建立起适配度更高的要素市场和共享型的分配模式,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更加紧密、更加创新地形成产业协同合作。新质生产力能够为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强大的动力,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反之亦能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路径

立足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新动能、塑造新模式,“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主题和关键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突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以下五个关键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制度更加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更加规范:

(一)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公平开放透明稳定的市场规则为基础,确保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有效运作,防止市场垄断,避免价格扭曲,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确保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明确和保护各类产权,包括国有、集体和私人产权,激励投资、激发创新,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减少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增强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和凝聚力。

(二)培育数字经济市场,推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完善的市场机制,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为创业者和创新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政策预期。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要加大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开放教育、医疗、政务、城市管理等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平台企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应具有人民性,要积极消除“数字鸿沟”,加强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建立数字化技能教育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高速互联网、数据转型、云计算服务等,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公共采购等方式,推动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普遍化。

(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结构,实现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开放型经济新结构,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主动探索新的开放模式,试验新的政策和管理模式,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注重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推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入更多领域。进一步简化跨境投资流程,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建立更加高效的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投资门槛和成本。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有效应对外部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

(四)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形成新格局,实现乡村深度融入市场经济。经济均衡发展离不开广大乡村,要破除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城乡市场化配置。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品等产业,推动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各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以服务规模化、产业规模化、市场规模化为核心探索农业规模报酬实现方式,建立小农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革命。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市场意识,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支持、市场信息等服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实施生态补偿、绿色农业等政策,积极将工业化绿色低碳技术向农业普及,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确保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强政策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的决策咨询和评估机制,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全面、动态监管。建立多元参与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有效应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

(作者:乔宇锋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