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成:风起云涌越千年——叶县保安古镇的前世今生
坐落在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保安镇,素以要冲古隘著称,沉浮的历史烟云在这里忽隐忽现,千百年来,斗转星移,世事沧桑,马蹄声声,风云际会,留下了无数的传奇与悲壮、神秘与兴替、故事与佳话。
一、山河襟带之枢
地控南襄隘道。上古时代,中原地区是华夏王朝的所在地,被称为华夏大地或诸夏地区,地处南方的楚国在西周时代还被称为蛮夷地区。到春秋时,楚国开始崛起,楚人开辟的从楚国郢都到中原诸国的必经之路称为“夏路”,即通往诸夏之路。在这个时期,“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水经注·汝水》)。现在的南阳和平顶山交界地区,是楚国与以周王室为代表的中原诸夏相争的前哨阵地。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考察,“夏路”在保安镇及周边地区有多条通道,其中一条主要通道是叶县保安镇至方城县独树镇的狭长通道,为著名的“南(阳)襄(阳)隘道”或“南襄夹道”的一部分。这一段东边有桐柏山余脉,西边有伏牛山余脉,两山夹峙,保安镇就在这个通道的最北端,是当时楚国北通中原各国的咽喉要道。这条道向北连通叶邑、汝州、许昌、郑州、洛阳等地,可直达许、郑、晋等中原诸国,甚至“北达幽燕”,是楚国达于中原的主要线路。向南连通方城、南阳、襄樊等地,通过荆襄古道,可连接南方湘桂、吴越、云贵,是沟通全国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历史上是民族迁徙、商旅往来和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屡屡通过此道攻伐中原诸国,秦朝的直道也经过这里。所以,黄石山下、甘江河之滨的保安古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一直在向我们展示着“夏路”在沟通中原文明和荆楚文明上的历史光辉。
坐扼方城要冲。先秦时代,这一带是楚国方城要塞。在这一地区的“夏路”两侧及其附近,修筑有许多城堡、小城和城墙,人们谓之“方城”或“万城”。而其“城”主要是城墙之意,即当时的楚长城,其乃中国的长城之祖,因其地形险要,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全国的九大要塞之一和著名关隘。《吕氏春秋·有始览》曰:“何为九塞?大汾、冥厄、荆阨、方城、崤、井陉、令疵、句注、居庸。”由此可见方城塞地位之重要。《辞海》对“方城”的注解是:“春秋时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方城北,南至今泌阳东北。……楚恃以守卫其北境。”又说方城也是“山名”,“在河南叶县南、方城东北,西连伏牛山脉。春秋时楚国所筑方城经此山东麓”。而保安镇就在这个方位上的伏牛山下。
依据楚长城屏障,楚国构筑起坚固的北部门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楚适诸夏,路出方城”。自公元前684年楚国首次出方城塞伐蔡灭息,多次征伐都是出方城塞,即缯关。从春秋早期直至公元前312年的370余年间,楚国与中原诸国纷争虽互有胜负,但中原诸侯国始终未能攻入方城。而据《左传》记载: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齐率八国联军准备攻楚,在楚国召陵地区两军对垒之际,楚国一方面服软答应了齐国的部分条件,一方面楚将屈完也对齐桓公绵里藏针地说:“楚方城以为城(城墙),汉水以为池(壕沟)。”于是齐桓公适可而止,两国讲和。但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联合击楚,方城塞被攻陷,楚国失去了北部大片领土和方城屏障,自此一蹶不振,后终于被秦所灭。由此可见方城塞的重要战略意义。
守卫楚国门户。当时楚国的防守既靠方城要塞,还靠方城之外叶邑城的屏蔽。《左传》指出:“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意思是叶县是楚国在“方城之外”的屏障。楚长城以北的保安、叶县、平顶山等地,历史上被称为“方城之外”,都归叶公所在的叶邑统辖。而叶邑北面中原,四通八达,楚国从早期北扩之后,一直就以它为北方门户和跳板。在保安镇西边的花山和余沟山之间,也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夏路”,崎岖狭窄,这一带附近的马头山、歪头山、余沟山等都有楚长城遗迹,而且非常典型,它南可锁入宛之途,西可扼北方诸国东进之路,所以这一带是楚国的重要战略要地。楚和中原诸国的战事,很多是以叶邑为大本营进行的,因此隶属于叶邑的保安镇在保障楚国北方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佳话千古流传
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保安镇由于地处中原腹地、“夏路”要冲,自古以来文化底蕴丰富。自20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人们在保安镇附近方圆十几里、几十里范围内的山坡上,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石上刻画符号和岩画,由于一直未能辨识,人们称其为“无字天书”。这些岩画和“无字天书”以凹穴形式阴刻在褐色或灰白色的岩石上,其图形有单穴、双穴、三连穴、六连穴或多穴相连,还有四面排列的,一些不规则图案更是密密麻麻布满岩面,有的带沟槽,有的带方格,还有动物刻画、玉璧状大碾盘等等。经初步研究认为,这些图形有的可能是远古时期的生殖图腾崇拜,有的可能是天文标志,有的可能是祭祀记录等。据报道,这类岩画和“天书”不仅叶县有,在方城县、南召县、唐河县和南阳市卧龙区、鸭河工区,以及禹州市、新郑市等十多个县市都有发现,数量达数万处之多。应该说,这些石刻符号可能是上古先民遗留下来的一种文化痕迹,是研究史前文化难得的资料和无价之宝,已引起考古界、史学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其神秘面纱被揭开时,有可能会填补我国上古历史文化的一段空白。
保安镇东北3公里的古城村,历史上称为卷城,赫赫有名,是当年楚国的重要城池,是公元前517年由楚国大将季然修筑,为楚国北境的军事重镇。近年来发现和发掘的古城遗址显示,该遗址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主要由古城遗址和城外古墓葬组成,由东西南北四面城墙遗址和城壕遗址,以及南、北、东3个城门遗址构成。经有关专家研究,它位于楚国北部边境的交通要道,曾长期是楚国与陈、蔡、宋、卫、齐、鲁交流的一个中心和重要节点,对研究历代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现已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者,保安镇当时还是叶公沈诸梁的封地,千百年来,叶公与孔子相会、问政论学的故事,修建南北二陂、除害兴利、发展农桑的故事,为平定楚国内乱,从叶邑带兵靖白公之祸,及后来身居相位而急流勇退、毅然返叶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叶邑大地。同时,孔子周游列国时,经过这一带时也受到楚狂接舆及长沮、桀溺等人的讥讽,说明这里当时是南北地理和文化的接合部与重要分界线。
传奇故事引人入胜。在保安镇西部7公里处,有一个著名风景区——黄石山,这是叶县与方城县接合部。这里不仅山势巍峨、风景秀丽,还是一座文化名山,山上道观庙宇鳞次栉比,远近游人如织,香客四时不断,被称为“北武当”,又名“小顶山”,名人故事千载流传。秦末以“桥下拾履”闻名的河南宝丰人张良,正因为得到了一老者所传授的兵书和点拨,才成了开汉功臣与智圣。而这位老者就是黄石公,传说后来他就隐居于此,所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黄石山。此山的道观相传始建于汉文帝时代,后来有葛仙翁、真武帝君(祖师爷)、张三丰等在此修炼飞升,山前有明朝万历皇帝敕谕北武当山玄帝殿主持并御赐二十柜经书而立的圣旨碑。此山之石可雕名砚,宋代大文人、叶县县尉黄庭坚,大文学家梅尧臣,大书法家米芾等都曾到此游玩,黄庭坚下山后路过一村,看到这里砚堆如山,十分精美,不禁夸赞,此村的名字叫“砚山铺”,据说就是听到黄庭坚夸赞后而命名的,而这个村就在距保安镇南约两公里处。保安镇西北约5公里的“闯王寨”更有神奇传说,说的是明末“闯王”李自成占据此山后,明军看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不敢强攻,把其围了起来,准备把起义军困死在山上。李自成得知后便心生一计,让军士对外散布说,山上有一块“活地”,有一口“宝泉”,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活地”随时种、随时长、随时收,有吃不完的粮食。为了让人们相信,他还让人在山寨上天天扬麦糠,意思是他们天天在山上场里一直在打麦子,弄得明军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认为是天助“闯王”,迟迟不敢进攻。这也成了后世的一个趣谈。
驿传天下关乎兴衰。保安镇古代素以驿站而著称,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从明代起就设置驿站并同时设有递运所,成为一个邮传不息、车水马龙的所在,有交通、信息、联络等优势,其交通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地位陡然上升。驿传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明清日益完善,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信及交通制度。驿站归兵部所辖,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通过驿传可以传达情报或者是转运军需等,是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具有重大作用。
在驿站的设置上,保安驿也是颇有一番波澜的。明代设在保安镇的驿站和递运所(设立一段时间后又撤销)原来设在舞阳县,但要求由叶县出人出物负担,后来根据实际迁到了叶县保安镇。由于驿站规模较大、驿传的交通和招待任务繁重,且需负责两个县的业务,负担十分沉重。时任叶县知县王者佐素以爱民善政而著称,当时叶县归舞阳县管辖,王者佐向舞阳县令申述保安驿的归属和管理问题时受到了舞阳县知县的诬蔑和陷害,因此被朝廷罢免官职。对此,叶县士民选派代表,冒着极大风险赴京师告御状为之辩白,终使王者佐冤案昭雪,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接连高升。
明朝末年,还有因驿站裁撤引发严重问题的。据说明朝御史毛羽健是湖北人,他在北京做官没有带家属,时间一长便在京城娶了一房小妾,不想一天家中妻子突然到来,大闹一场,让他十分难堪和恼火,他后来了解是各地驿站把他老婆飞快送到京城的,因此就想了个阴损理由参了驿站一本。他说驿站长期搁置,没有什么用处,且养了一大帮闲人,耗费大量银两,如果裁撤掉全国驿站则能省下数百万银两,可以用在军费上。这时正在为军费发愁的崇祯皇帝听到后瞬间就心动了,加上刑部官员刘茂也趁机上书建议裁撤掉驿站可以抽出经费用于抗击关外满军。此事正合崇祯心意,于是他一声令下裁撤了全国驿站。瞬间,全国超十万的驿卒原地失业,没了生计的驿卒只能另谋出路,有些没门路的落草为寇了,而在这些驿卒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也就是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最后把明朝推翻了,所以梁启超不无戏谑地说:明亡始于毛羽健。
三、英魂永存天地间
保安镇因地处隘道要冲,自古以来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从近年来发掘的古城遗址(卷城)可知,它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的军事要塞。此城北依甘江河(潕水)天险,南靠方城山楚长城,扼守“方城垭口”,是楚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重要跳板,它与叶邑城以及其他众多“方城之外”的城池相互呼应,形成了强大密集的军事布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战国后期,楚失北方,但方城、卷城一直还在据守。楚国经营陈、蔡等地,全赖以此为屏障。历史上这里也经历了诸多重大军事事件,如春秋时期叶公沈诸梁的整军回楚平叛,新莽时期刘秀与王邑、王寻的昆阳之战,三国时期刘备对夏侯惇的伏击战,唐朝官军顽强地抵抗安史叛军,明末李自成驻大军围攻叶县城等等,都发生在这个地区。
革命战争年代,保安镇还见证过红色斗争的伟大历程。她北面十几公里的叶邑镇段庄村,大革命年代诞生了中共叶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坚定的共产党人,是叶县地方党支部的产生地。如今这个村的纪念馆里还有大量革命文物,讲述着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带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保安镇东北十多公里的辛店乡望夫石山下,1930年我党在舞阳县下澧河店策动国民党第十七师四十九旅起义,成功后来到此处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这支队伍南下到南阳赊旗镇时,遭国民党重军围堵而失败,现此地为红九军诞生地。所以保安镇当时也多受周边影响,不时有革命活动。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役,一开始就发生在保安镇南边几里地的七里岗。1934年11月26日,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奉中央之命从信阳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到西北,当他们来到这一地区时,遭到了国民党鄂豫皖3省“围剿”总队的重兵围堵和伏击。国民党驻豫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电令所属一一五旅旅长刘世荣率部速向方城县独树镇及方叶边境之保安寨进击,并令驻叶县之骑兵团前往配合堵截。他们在七里岗地区设下埋伏,妄图将红二十五军全部消灭于此。这一战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被称为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当天下午1时许,红二十五军顶风冒雪、踏着泥泞到达七里岗,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低,先头部队未能发现敌情。当红二十五军第一梯队(二二四团)沿七里岗脊接近许南公路时,突然遭到敌人枪炮的猛烈狙击,红军二二四团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大雪飞扬,战士们手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敌军趁机发起冲锋,从两翼包围上来,情势十分危急。此时,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二二五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喊道:“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绝不能后退!”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指战员迅速稳定下来,趴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反击。敌人仍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吴焕先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从雪地上一跃而起,率领红军战士勇猛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杀声连天,震撼山冈。刘华清同志(后来的上将、中央军委副主席)就是在这次冲锋中左腿被敌人打伤的。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梯队(二二三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恶战,红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随后,敌军连续发起数次进攻,都被红军一一打退。为了打开一道缺口通过公路,军首长指挥二二三团向七里岗发起冲锋。正面之敌挡不住红军的凌厉进攻,纷纷向东西两边退去。一会儿之后,敌人又急忙组织起火力进行封锁,并炮击公路南北两侧红军阵地,红军不得已又退到公路以南。天黑后风雪不止,红二十五军乘机撤到张庄附近。此时,敌骑五师和追剿纵队都分别向独树镇一带逼近,红二十五军处在数万敌人前后夹击的危险状态。根据当地老乡提供的情况,军首长决定连夜绕道突围。当天夜里一更天,红二十五军指战员忍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由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和张庄农民王永合带路,冒着风雪,趁着夜色迂回到保安镇北边的冯庵等村,沿寨河、龙潭穿过许南公路,再沿花王、余庄一带越过了许南公路。27日拂晓,抵达伏牛山东麓,突破了敌人的合围。但敌人发现后尾追而来,双方在保安镇的五里坡一带又发生了激烈战斗,红军又英勇地击退了敌人。到28日,红二十五军在叶县常村镇境内渡澧河时,再次被国民党军队追上。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八连连长韩先楚(后来的开国上将)带领全连抢先渡河,控制了制高点,猛烈阻击敌人。东岸主力红军也击溃了敌人骑兵团的进攻,部队终于渡过澧河,战胜了追击的敌人。该战之后,红二十五军进入豫西伏牛山区,完全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在此战中,红军也死伤300余人,损失甚大。七里岗战役之后,保安镇的村民们来到田地里,发现了26名红军战士遗体,他们流着眼泪将其集中埋在了保安镇南边的麦田里,后来又迁葬到叶县烈士陵园,红军的鲜血染红了保安镇的土地。
四、古镇焕发新颜
保安镇,隶属于平顶山市叶县,地处叶县南部,北边接叶邑镇、辛店乡、夏李乡,南边毗邻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杨楼镇。先秦时,这里先后属应侯国、楚国、秦国等;汉唐时,属南阳郡,许州,汝州等,后并入叶县;宋元明清时,属裕州,南阳府、舞阳县等;新中国成立后,复归叶县。保安镇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古代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且时有匪盗袭扰,人们渴望保境安民而起的名字。由于此镇历史上归属复杂多变,经常在裕州、舞阳、叶县等县之间变来变去,长期是裕州(即今南阳市方城县)属地。裕州为古缯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代,是东方建国较早、较活跃的诸侯国之一。缯者,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即丝绸之属也,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对形成“丝绸之路”具有基础性作用,汉代这里是河南境内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2015年,方城县被河南省政府纳入河南省“一带一路”规划重点发展城市),历史上经济文化活动比较活跃。
古时的保安镇分南、北两个大寨和寨外村落,称为保安铺,有高高的寨墙与深深的护城河,有驿站设置,荒乱年月有兵丁武装守护。由于镇子地处几县交界处,既是咽喉要地,又面临通衢大道,交通发达,过往客商非常多,还临近道教圣地小顶山,人来人往,上香还愿,生意非常兴隆。清朝时,仅驿站费用每年银子就达4125两。老辈人说,当年镇里商业红火时,他们挣钱就像飞豆叶一样,日进斗金。从古代留下的高大巍峨的山陕会馆可见其当年的繁华。山陕会馆又名“关帝庙”,是明清时由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共同出资建造的同乡集会场所,是他们接客迎仕、交际联谊、同乡集会之地,非商贸繁华之处不建。保安镇的山陕会馆坐落在镇北部,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精美建筑,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当时商业繁荣的象征和一段历史的见证。
保安镇地势西高东低、西山东水,境内山地、丘陵、岗坡纵横,西部主要山峰有五里坡、马头山、燕山、闯王寨、歪头山、余沟山等山峰,东部有甘江河、柳庄河、寨河、保安河、文井河等河流,其中甘江河上建有河南著名的治淮工程——燕山水库。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保安镇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发展特色经济。在西部山区,该镇引进漯河双汇集团在此兴建大型养猪场,引进平煤集团和大唐实业集团在此兴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现在该镇有10多个村庄均是新能源发电的股东。他们还与有关科研院所协商合作,积极筹建现代规模化养殖基地等。同时该镇以共享农庄为抓手,统筹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广种植优质小麦、花生、烟叶、黄金梨、水蜜桃等特色农林作物,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等。二是深挖红色资源。自2021年开始,他们配合建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过叶线路,目前已建成红二十五军长征五里坡战斗纪念碑、纪念墙,并将此纪念地与叶县文庙中共叶县第一党支部、叶邑镇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中共叶县第一届县委旧址纪念馆、红九军纪念碑等红色旅游纪念地相衔接,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三是打造生态和文化旅游线。在境内山区配合修建了长达几十公里的彩虹旅游路,将闯王寨、八戒洞、椅子圈、燕山湖等山地和湖区发展成旅游景区并贯通起来。利用境内歪头山、马头山、闯王寨、余沟山等地的楚长城遗址资源推进文旅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叶县楚长城数字化展示体验馆,打造楚长城文化核心公园。充分发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游、休闲游,打造生态康养游等乡村游服务项目,建成了集休闲观光、餐饮、绿色种植为一体,以生态养生,休闲娱乐为主题的豫晨庄园。同时还在杨令庄打造了一座集水滑、沙滑和林中探险、水上自行车于一体的游乐园,现在该村已纳入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四是依托乡村传统文化,谋划通过设置土灶台、古井、磨坊等一系列富有特色农村意味的生活元素,拓展田园观光、乡野游乐、乡村度假等项目,形成以乡村文化体验、田园采摘、民俗风情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从而带动镇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9月,该镇入选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
保安镇这片古老的土地,既见证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又在新的起点和时空中继续谱写着新的篇章。
(作者:王喜成,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