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坚持人民立场 办好民生实事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4-09-12 09:23

□汪彬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立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关注民生所急,顺应民生所向,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遗余力地为亿万群众干实事、谋福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通过直面改革中的“硬骨头”,找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和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才能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凝聚起14亿中国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是着力点

  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在各项改革实践中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这进一步说明了坚持问题导向,是提升改革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今天,已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未破除,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及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些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以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突破口,其根本要点在于基于现实情况深入洞悉问题本质、明确解决路径。应当深入调研,明确问题关键、找准要害所在,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群众最难处见行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始终以多办民生实事为根本路径

  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公共服务为谁提供、靠谁提供、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是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的价值依归。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民生实事,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这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各方面均有较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存在投入规模不足、地区间差距较大等问题,需要各方通力配合,积极补齐民生保障领域短板和薄弱环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资金供给体系。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在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通过加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优先考虑对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好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引导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参与其中,为民营企业投身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财政资金要优先投向义务教育、卫生防疫等接近纯公共物品的民生领域;对于医疗、基础设施、公共文化等混合公共物品领域,可以适当通过市场化机制,由政府采购、服务外包、财政投融资等多种方式向民众提供;对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政府可适当给予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民营医院进入资格,推进发展社区养老等措施。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基本公共服务对象认定制度方面,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教育、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学生资助和社会救助范围,健全应助尽助机制,提升精准资助水平;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综合评估制度,优先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总而言之,要多措并举,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以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作为着力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