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秋②:中秋节由来有三种说法 周代祭月、宋代赏月都是重头戏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9-15 11:04

  编者按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的节俗大都有古老的渊源,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过中秋必不可少的两大活动。在节日来临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此言有理特别策划《考古中秋》短视频,以月饼和月亮为切入点,采访历史学博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师武亚南,带大家一起考古中秋,追溯中秋节形成原因、月饼传说及赏月拜月缘起及背后的意义,今天推出第二期。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往往会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中秋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古人为何热衷于赏月拜月呢?习俗的背后有什么样的传说和意义?

  中秋节由来有三种说法 与月亮密切相关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上古时期便已出现的月亮女神崇拜;其二,源于祭祀月亮中的女神嫦娥;其三,源于古人因丰收而对土地神的祭祀。”历史学博士武亚南告诉记者。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等等,这是人类生存依赖自然的一种表现。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因此老百姓在这一天举家团圆,吃月饼赏圆月。所以,中秋节又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日期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而农历是基于月亮的盈亏来确定的。因此,中秋节与天象观测也有着天然的联系。

10264646655609145

  周代已有祭月 宋代中秋赏月成为重头戏

  《周礼》记载:“春在东明祭日,秋在西郊夕月。”“夕月”即“祭月”,这表明在周代,帝王已在秋季进行祭月活动。之后,贵族、官员和文人也开始效仿,这一习俗逐渐传入民间,严肃的祭奠变成了中秋赏月,同时还有拜月。

  从唐代中叶开始,中秋赏月之风日盛,成为时尚。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将诗人在中秋节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武亚男专注研究宋史,他告诉记者,在宋朝,中秋节已经成为年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赏月是宋朝中秋节的重要活动。当时的中秋节不仅仅是简单的赏月活动,还涵盖了祭拜月神、丰富的文化活动、宴饮狂欢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宋朝社会的文化繁荣和人们生活的丰富性。赏月习俗在宋代诗人笔下也屡见不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描绘的中秋之夜,明月之下寄托着人间的情感与期盼。

  通常,拜月仪式会在中秋夜进行,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同时也融入了浓厚的文化元素。拜月仪式不仅是对月亮的祭拜,更是一种承载美好祝愿和期盼的文化表达。

  宋以后,中秋习俗更加多样,如赏月拜月、吃月饼、猜灯谜、观潮以及吃螃蟹等。至明清,中秋成为人们期盼团圆和幸福的节日,成为我国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