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 | 河南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问题挑战及优化路径
编者按
学习全会精神,我们一起领会!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一个多月以来,省内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学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悟和体会?结合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领会》,持续刊发专家学者理论反响,邀约作者做客大河网直播间,与主持人畅谈对于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欢迎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河南城乡融合发展是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河南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渐稳固,但是农业数字化稍显滞后。根据《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2022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1.5%,然而农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仅为6.2%。数字技术在农业和农村应用场景不多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着重探讨河南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推进路径,为推动河南农业数字化转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河南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数字鸿沟阻碍城乡融合。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居民在信息技术获取和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2022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年河南省城镇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424.9万人,占比65%,农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458.1万人,占比35%;城市固定宽带用户2508.9万人,占比71.5%,农村固定宽带用户总数997.8万户,占比28.5%。农村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城乡网民规模差距较大。城镇居民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条件较好,更容易接触到高速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从而获取到丰富的信息和服务;而农村居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居民,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有限,信息获取渠道受限。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知深度、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村居民信息获取速度和质量远不及城市居民。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会一定程度上制约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二)数字人才匮乏制约城乡融合。数字技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阻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数字人才的高流动性造成城乡人才结构的不平衡。由于河南部分地区的乡村建设仍处于起步与探索的初级阶段,各项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及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逐步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乡村对高端数字人才缺乏吸引力,高端人才更倾向于在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农民的数字素养短板阻碍了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报告,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到37.5%。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农村人口占据较高比例,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实现河南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留守乡村多以老人、儿童为主,该群体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习信息化知识的能力有限,掌握数字技术存在一定门槛。从长远来看,数字人才的供需不平衡会严重制约数字乡村的深入发展,影响城乡融合的进程。
(三)农业数字化转型滞后阻碍城乡融合。虽然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深刻改变农业的产业形态,不断引领乡村生产力的变革,但是河南数字经济在农业的渗透率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根据《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2022年河南省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6.2%、19.4%和37.9%。农业数字化程度偏低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导致数字技术无法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河南在传感器开发、农业生产可视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生产环节的智能装备研发滞后,如地理信息系统、第五代通信技术等技术的融合集成度低,相关装备易操作性差、价格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其次,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由于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滞后,各领域和层面的数据较难融合,导致农业数据未实现全面共享,影响了农业数据的整合与应用,形成数据孤岛。最后,农民参与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高。河南农业生产不具备规模经济特征,农业数字技术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不利于提高农民应用数字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影响城乡融合。一方面,政策统筹和顶层设计缺失。数字经济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统一规划。然而部分地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缺乏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协调不足等问题。政策统筹与顶层设计的缺失使得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影响了政策的效果和力度。另一方面,政策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与落地性。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也会对传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出了挑战。目前河南省的数字经济建设以政策引导为主要驱动力,但是政策大多从宏观角度出发,缺乏对建设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规范约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数字经济的建设更加复杂和困难,政策引导的效果也往往有限。
二、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现实路径
(一)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首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农村互联网建设运营机制,持续加大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和贫困地区,能够享受到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服务。其次,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城乡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最后,加大对农村居民数字技术培训,推广普及数字技术和应用。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不局限于智能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的使用技能,还应包括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智慧农业技术,帮助农村居民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充分利用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鼓励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数字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
(二)全方位引育人才,满足乡村的数字化发展需要。一方面,完善人才激励和政策保障机制,因地制宜留人才。根据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需求,围绕本地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类型“按需求才”,确保人才引进和乡村发展精准对接;创新制定优惠政策,为乡村数字型高端人才提供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高端人才向乡村流动,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在乡村数字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乡村数字产业科研和交流平台,为高端人才提供科研支持和创新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千方百计育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乡村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训基地、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乡村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推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乡村企业输送定制化的人才;加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联动,根据乡村数字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三)鼓励数字科技创新,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首先,加大数字农业科研投入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参与到数字农业的研发中来,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其次,加强数字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生产智慧转型。利用数字化产业技术优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智慧农场、智慧渔场等,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再次,以数字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以数字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搭建物联网平台、收集关键数据,建设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引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实现农产品产地市场数字化改造,强化进出库、运输、交易全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供需匹配水平。最后,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整合农业自然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源数据,形成覆盖农业农村全领域的数据资源体系,从而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推动农产品精准营销和品牌建设。
(四)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政府机构成立跨部门的数字经济发展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字乡村发展工作。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联合调研等方式,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同时强化政策评估与调整,建立数字乡村发展政策评估机制,对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措施,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用价值,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为城乡融合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财政、税收、金融等公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数字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深入了解城乡融合中的痛点和难点,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者:史云瑞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统计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基金项目: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河南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研究”(2023BJJ048)】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