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你说理⑦:“宜水则水”,打造沿黄水利景观百公里文旅线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9-23 09:31

编者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5年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河南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河南该怎么干?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动专家学者,推出特别策划《“河”你说理》,致力于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道理学理说深说透。

23370918075399936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指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国人民数千年孜孜以求的愿景。黄河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历史,记录着沿黄地区城市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见证了与水患斗争、不断革新、努力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的水利治理精神。而围绕水利工程形成的黄河水利景观也成为了解黄河文化的重要实证地和黄河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时代标识地。因此,以黄河水利景观为依托,发挥黄河流域文化景观多形态资源优势和文旅功能,以文促旅,对集中展示黄河文化、聚合黄河文化影响力有应时之义。

一、黄河水利工程景观概况

河南是黄河流经的主要区域之一,历史上决口改道频发,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水库等工程的修建,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黄河水患频发的隐患,作为大型综合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水沙治理、水资源调配利用、湿地保护等诸多方面都发挥重要职能,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支撑。随着黄河水利工程库区的投入使用,已建成的黄河水利景区也正在发挥更多文旅功能。

独特的调水调沙景观。在中原地区,不同于位于青海腹地黄河源头的清澈静谧,也不同于壶口地区的雄浑奔腾,因广阔的平原地貌,泥沙的堆积使黄河显示出别具风格的景观。在调水调沙的作用下,被泥沙覆盖的库区景区内外对比鲜明,黄河水浪翻滚、泥沙飞扬覆盖了景区的草木和行道,可谓最独特的内陆水利景观。

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水利景观是自然山水与人文风光的有机结合。黄河水利景观形态多样,由于黄河水利调水调沙在每年集中时段进行,也使得库区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黄河水利枢纽是中国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见证,三门峡水利枢纽,一座大坝接豫晋陕三省,一直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是水利水电发展历史上有效的初期尝试。小浪底更是被誉为“黄河的总阀门”。工程的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基础保障。在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知识性文化品质生活需求下,库区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也在涵养库区和增强生态效益方面成效显著,库区水利生态和文化景观独具特色的文旅吸引力也日渐凸显。

多场景的黄河文化游。目前,依托湖库已建成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西霞院风景区和巩义河洛交汇景区等,大型沿黄流域景观的景区建设已经日渐发展成熟。围绕黄河文化展示而投建的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博物馆、黄河游览区建设也不断落地,比如西霞院风景区作为小浪底的配套工程,建成的沿黄公路和水库区风景优美,已经成为沿黄自驾游的极佳去处。而以河洛汇流处、孟津黄河湿地扣马恢复区、小浪底风景区、鹰嘴山风景区等,含括了湖库、生态湿地、文博场馆在内的沿黄游线路,从景区开发建设到线上的文旅流量都显示出沿黄水利景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发挥沿黄水利景观的文旅功能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实现了防洪能力从六十年一遇提升至千年一遇,黄河得以安一方水土。可以说沿黄水利景观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重要一环,重新挖掘黄河水利景观文化价值,推动黄河文旅价值转化具有时代意义。

新生态休闲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是沿黄水利景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以孟津黄河湿地为代表,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黄河湿地万羽洲生态恢复、扣马湿地恢复区建设、黄河吉利段湿地生态修复保护等项目,不断实现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双效成果。城市周边山水湿地风景越来越成为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有效的疗愈式旅游选择,三门峡和郑州黄河湿地公园、西霞院沿黄公路等成为短途周末游中的热门景点。

打卡游新机遇。2024年夏季一段黄河水利工程调排沙期间的汉服短视频出圈,一时间大量流量跟进,“李白没有骗我,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看黄河排沙很震撼”等词条吸引了大批游客赶赴黄河水利景观进行打卡。随着“汉服+”成为文化出游的热门形式,壮阔而震撼的黄河水利景观也从被忽略的小景区转变成了线上火起来的“被低估”“小众”“宝藏”汉服游打卡地。人民网刊出《黄河三门峡库区滩涂现“沙画”长卷》,就三门峡库区滩涂形态丰富的图案进行了视频报道,“中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官方平台和旅行UP主也纷纷进行了相关直播和视频推送。一系列以“沿黄公路一日打卡”“黄河小浪底观景攻略”等旅游打卡、旅游攻略的自发性生产,也显示出沿黄水利景观的文旅小气候日渐成型。

文化研学新场景。黄河水利景观是黄河景观的独特风景线,也是国家致力于黄河水利建设的黄河文化时代标识,是古今黄河文化比照而观的窗口。因而,黄河水利景观自身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底蕴契合了文旅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随着黄河文博场馆和文化主题公园的修建完成,黄河水利景观景区也成为了解黄河文化、文化研学的重要目的地。

三、形成黄河文化的展示合力

河南是黄河文化的中心展示地之一,围绕黄河水利景观做加法,把一个个独立的黄河文化景观聚合成为黄河文化的全方位、多形态集中展示空间,将其作为展示黄河文化、传播黄河文化的着力点。在文旅新业态背景下,要聚焦黄河文化,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为目标,依托沿黄水利景观,推出“黄河文化旅游专题线路”,形成黄河文化展示合力。

要“宜水则水”,充分利用区域性多点位资源优势,发挥水利文化景观的文旅功能。黄河水利景观自西向东,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坐落于豫西黄河入豫门户之地,在巩义河洛镇,黄河与洛水形成了天然的河洛清浊交汇盛景,在郑州、新乡、开封多市之间形成了千里黄河滩地。沿黄河流域形成了一条具有得天独厚地理景观优势的沿黄文旅线路。黄河流经的河南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等重要节点城市,都不断在黄河治理、生态屏障保护上下功夫,近年来也在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投入,集中呈现了中原地区黄河多样态的自然景观与水利建设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绿色生态保护与初期建设成果。因此,还应该因时制宜,将这种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行强势转化,与新时期旅游强国的经济发展新战略相结合,转化成为服务旅游强省的新动能。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布局,营造良好黄河主题文化氛围,积极跟进旅游服务建设。以文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库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要精准赋能,深度挖掘河南黄河水利景观沿线带蕴含的绵绵不绝的文化能量,营造多场域黄河文化文旅空间,让沿黄水利景观加入河南文旅新军。河洛文化和黄河精神是传统黄河文化和现代化黄河建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河南实践就要以黄河文化的立体呈现为关键,以综合治理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传承和共享为中心思路,为旅游强省提供新的文旅增长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回应新时期社会文旅需求的新关切,打造沿黄文旅新空间。沿黄水利旅游具有地理距离上的目的地联动优势和文化脉络承接上的优势,同时,显示出黄河文化丰富的面貌。目前,以郑州段黄河文化宣传为代表,连续推出了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和“黄河合唱周”“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丝绸之路·黄河:长河灵岩”文博场馆主题活动展览等,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展示形态。围绕黄河文化主题,粘连起库区、湿地、文博场馆、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游览区,能够打破景区界限,聚点成线,将沿黄旅游场景进行结合,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研学基地、文化体验的立体呈现实现黄河文化一站式游,进而拉动省域旅游内循环。在此基础上,实现让冷门景区“变新变热”,为更好带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增添新动力。

【执笔:任梦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课题组长:李立新  课题组成员:郭海荣、孔令环、靳瑞霞、秦玉、尹松鹏、卢冰、马培红、任梦一、张洪艳、范先立】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