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9-27 10: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文化振兴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是体系化重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和推动乡村社会风气及农民精神风貌不断向好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他曾经强调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和鲜明指向,即文明乡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既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障,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既需要塑形,更需要铸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切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持续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明乡风建设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五项标准之一,体现出它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好的乡风能够有效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既为促进产业兴旺提供必要条件,又能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亿万农民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正加快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幸福图景,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持续地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关键是要抓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如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为此,要结合农民群众思想实际,结合他们的幸福生活变化,教育引导他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思想伟力,教育引导他们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形式,促进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党的政治建设;要善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从农民主体、农民需要出发,始终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党建工作与移风易俗的结合点,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才能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有效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内生动力,从而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切实把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效。

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一再强调指出,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农村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密切的“熟人社会”既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发挥较大优势,又较之“陌生人社会”存在着人情攀比、面子圈子、关系文化等传统中国社会的牢固印记,尤以婚丧嫁娶表现为甚。虽然经过多年的精神文明创建,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社会风气和农民精神风貌不断向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得扎实有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大力发展,但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较为突出,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既给农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更给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决不能等闲视之、任其滋生蔓延,甚至影响乡村全面振兴之伟业。文明乡风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合古今,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紧密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村庄治理等工作,积极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国敬业等现代文明观念,大力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邻里守望、助人为乐等良好风尚,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着力解决农村各类违背公序良俗、扭曲价值观的突出问题,提升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探索支持乡村群众性自办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

三、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以治理创新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强调的“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凸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对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有效解决乡村文化振兴系统工程推动中体系化程度不高、工作力量和项目较为分散、制度机制不健全、渠道资源不优化等问题的重中之重工程,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则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更加保障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动力和基础的强劲与牢固,更加关注了工程实施的改革实效与成果巩固。因此,要健全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相关制度机制,一是注重价值倡导,构筑强大社会舆论氛围。如针对高价彩礼问题,既有农民思想观念“好面子、随大流”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爱情观、奋斗观、幸福观、家庭观等价值观方面的误导与扭曲。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目的就在于力求减轻群众在婚嫁中的支出负担,让“高彩礼”变“低彩礼”或“零彩礼”,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倡导,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发挥榜样力量,积极构筑强大的崇尚文明的社会舆论氛围,必将焕发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二是注重优化服务,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机制。比如村委会要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库资源共享、开展移风易俗“大评选”活动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各类主题活动,开办健康知识、家庭教育、家风家训、文明新风尚等各类讲座,把村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矛盾调解室等综合功能活动室变成为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村民文化生活的舞台,充分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领群众自觉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三是注重治理创新,鼓励创新创造。以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相关政策法律制度,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多种手段,重视发挥乡规民约因地制宜作用,引领村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鼓励农民创新创造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推广培育文明乡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式、好做法、好经验,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作者:杨军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