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推进党史教育与“纲要”课深度融合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9-29 10:26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9月18日,河南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省目标扎实迈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支撑“纲要”课程最为核心的内容,只有将百年党史与“纲要”课深入融合,才能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服务。

  一、把握三个“历史决议”的内涵

  在“纲要”课中着重讲解三个“历史决议”,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纲要”课程其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关键的认识,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决议”。1945年,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虽然解决的是不同的历史问题,但是有很多的共同点:其一,都是面临重大的历史关头,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及命运的抉择。其二,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其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三个“历史决议”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辉煌终于迎来了新时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程。在第一个历史决议中,中国共产党重点对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总结与剖析,尤其是对王明“左”倾路线在政治、组织、军事、思想上的错误分析,指出了党的路线上的正确方向,增强党内团结。第二个历史决议中,中国共产党同样回顾新中国之前28年的历史,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把毛泽东的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科学的区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远远大于其过失。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前两个决议进行历史记忆,以四个“伟大成就”总结了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深刻认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充分将百年党史和“纲要”课程勾连起来。三个历史决议以“大历史观”来看待百年党史,是在贯彻古今、环顾中外的大视野中考察历史,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在“纲要”课教学中,要以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大历史观”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以宏观历史思维把握微观历史对象,将百年党史中的个案研究及个案史料联系到历史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中进行评价比较。把握历史的坐标系,用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影响和深层原因,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事件的共性,总结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而显示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将个别的、具体的案例抽象化、理论化,以大历史观为指导,通过“纲要”课程教学,充分回答“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以寻求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二、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能够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通过讲授党史故事,将红色故事与红色人物作为“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教学效果。通过一个个的党史小故事,来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明显的例证。而百年党史上这种党史人物与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如战争年代铮铮铁骨的李大钊、蔡和森、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刘胡兰,以血肉之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建设年代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以赤子情怀守初心,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新时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通过党史人物与党史历史事件的讲解,使学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而增强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感悟。“纲要”课不仅要具有知识性,更要具有感染性,通过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能够获得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另外,还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找家乡的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寻找新时代的伟大变革。通过课上和课下方式让学生将党史故事、党史人物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百年党史故事,明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真正含义,掌握“纲要”课程教学目的,懂得中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何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其核心在于要抓住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明确百年党史主题和主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因而,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大历史成就。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三、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育手段是落实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纲要”课教学“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升级,AI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纲要”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精准,以学生为中心,实践“OBE教育理念”。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人工智能的一些缺陷,如学生主动思维的弱化、人文关怀不够等。因而,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纲要”课教学还可以与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合作,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课程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现场,将教学实践平台和形式延伸到传统实践教学难以达到或达不到的历史和现实场景中,具有高效、逼真、可操可控、省钱省力、可重复使用、资源共享等多重特点。还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党史场景,深化对党史的认识。在技术支撑上,依托互联网云计算、5G、VR等先进技术构建的历史场景,运用虚拟仿真体验与线下理论学习相结合,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学生通过操控计算机、手机以实时互动的方式,在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感知历史,体验工人阶级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从而受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第三者的视角观看整个历史事件过程,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革命情怀,提升坚韧品质和奋斗精神,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百年党史深度融入“纲要”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党史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把党史学习教育研究成果运用到“纲要”课堂,提升“纲要”课程的历史通识性,以“纲要”课程历史背景增加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的整体性。把握“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三重逻辑关系,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纲要”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有机统一,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筑“大思政课”格局、建设教育强国助力。

  【作者:王占西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本文系郑州市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旋律影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2024SZK030)、郑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晚清理学家李棠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