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五年:河南省的绿色蝶变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0-16 10:02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以其浩荡之势滋养了华夏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实现黄河安澜,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及沿黄九省区,2019年郑州、2021年济南、2024年兰州……在黄河上中下游城市三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从“推动”“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思路清晰明了,要求一以贯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站到更高的起点上。

  河南省,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积极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实际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区域协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书写了绿色蝶变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河大合唱”正在中原大地奏响。

  一、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屏障

  (一)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意识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河南省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严格实施空间管控,通过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保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节水行动方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同时,还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如南太行生态修复国家试点工程、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有效改善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生态强省建设初见成效,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

  (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河南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发布了《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豫政〔2021〕44号)[1]和《河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豫政〔2021〕42号)[2],明确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规划引领,印发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2021-2035年)》[3],明确“三滩四区多试点”综合治理路径,提出防洪安全、居住安全、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4大行动,安排9大类166个工程项目。沿黄生态廊道坚持左右岸、堤内外、中下游协同推进,同时还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了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查处存量违法采矿问题,完成矿山修复面积7.7万亩。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种植适生乡土树种,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屏障。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此外,还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科技方面,构建了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省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水体。

  (三)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河南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4]实施,统筹推进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联合制定了《河南省贯彻〈黄河保护法〉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减污增效实施方案》(豫发改环资〔2023〕349号)[5],出台了《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6]等法规,明确了节约用水的原则、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节约用水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深度实施节水控水行动,制订了《河南河务局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实施方案》(豫发改环资〔2019〕789号)[7]等,强化了水资源刚性约束,贯彻“四水四定”原则,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指标,加强水资源监管和考核;通过用水计划、定额管理等手段,促进了用水行为由粗放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

  二、产业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五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安排部署,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豫政办〔2023〕6号)[8]和《全省重点产业链2024年度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指南》(豫工信节〔2024〕31号)[9],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重大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聚焦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施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十大行动”,并出台保障措施,为建设绿色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10]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的同时,河南省还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措施,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加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河南省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的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11],印发《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若干政策措施》(豫政〔2023〕33号)[12],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八项工程(产业基础再造、重点链条重塑、项目投资支撑、优质企业培育、开发区提升、质量品牌建设、产业布局优化、要素保障强化)实施,推动五链(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努力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奠定坚实产业支撑。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不仅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省充分利用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等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此,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豫政〔2022〕31号)[13],旨在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以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为目标,着力在区域引领、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纵深改革、扩大开放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和跃升,努力形成制度更加优化、市场更加活跃、供需更高水平的平衡发展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区域协同,共筑发展新格局

  (一)加强跨区域合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沿黄各省区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河南省积极加强与沿黄省份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联合开展污染治理、协同推进产业协作等措施,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2021年至2024年,鲁豫两省签订了两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14],由于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已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这一成果表明,协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黄河水质的提升,推动建立覆盖黄河干支流的省、市、县三级上下游联防联控治理体系,为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新一轮黄河流域省际补偿协议的签订,将有力保障黄河流域豫鲁段水质稳步改善,实现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示范。

  (二)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南省充分发挥郑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郑州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沿黄城市的产业协作,推动形成产业链条互补、上下游联动的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共享资源、共建平台、共谋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提升了整个黄河流域的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及创新型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孵化器等平台,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支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河南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河南省以都市圈建设为引领,推动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的发展。《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15]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并正式印发,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郑州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洛阳、开封、新乡被确定为大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深化县域经济“成高原”。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县域“三项改革”纵深推进,3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顺利完成。184个开发区经济建设主引擎地位持续增强,其中工业营收超400亿元的达到19个,超千亿元的达到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过六成、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超过七成、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八成。

  发展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河南省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多个通用机场,并开通低空无人机物流试飞验证航线,推动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年以来,河南省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扎实的工作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河南更大的贡献!

  引文注释:

  [1]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强省建设,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的规划,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

  [2]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编制的《河南省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2021-2035年)》于2022年9月14日由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

  [4]2022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5]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联合于2023年07月06日发布《河南省贯彻〈黄河保护法〉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减污增效实施方案》。

  [6]《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由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28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7]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于2019年12月27日印发《河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8]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2月7日发布《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9]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2024年2月20日发布《全省重点产业链2024年度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指南》。

  [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豫政办〔2023〕6号),2023年02月07日。

  [11]2023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的工作推进方案》。

  [12]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23年9月22日发布《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若干政策措施》。

  [13]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8月15日发布《河南省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14]2021年4月,河南山东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4年1月两省又签订了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2025年)》。

  [15]《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于2023年10月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工作重要论述研究”(22BDJ004)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