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弘扬河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0-21 16:33

  10月20日上午,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河南科技大学社科联、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与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年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弘扬河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0.png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学峰在致辞中对专家学者及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致敬大家对河洛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王学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洛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河洛沃土,在与周边地域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璀璨的文化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根基与源泉,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沟通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如今,面对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挑战,弘扬河洛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迫切任务和共同责任。河南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策划出版黄河文明与河洛文化系列丛书,发行河洛文化研究学术刊物,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肯定。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交流合作,搭建开放、包容的学术平台,为推进河洛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河南省社科联学会处副处长张勇指出,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创办于2012年,已发展成为我省社科界高层次、多学科、品牌化、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今天的会议围绕“弘扬河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开研讨,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文明建设,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视察安阳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元素出现于河洛地区,中华文明的特性大多在河洛文化中有鲜明的体现,深入挖掘和研究河洛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可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展龙指出,赓续中华文明,需要传承中华文化。新时代要从人类历史大变局中把历史、现代和未来贯通起来,总结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逻辑,发掘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底蕴,探寻中国国家治理形态的历史脉络,这既是回归历史现场、回望历史细节、回溯历史大势的核心要义,也是回到现实场景、回应现实之需、回答现实命题的根本指向。新时代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就要正确认识历代国家治理的文明程度,深刻把握历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规律,并在传承发展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为人类治理文明注入中国智慧。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赵晓军介绍了二里头遗址,认为其内涵已基本清晰,即中国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核心都邑、核心文化和广域王权国家,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多进院落宫室建筑、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与后世“紫禁城”一脉相承的宫城、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青铜器铸造作坊等。这些表明二里头遗址已迈入最早的王朝国家——夏朝。同时二里头夏都所开创的城市规划方式和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宫室制度、墓葬制度和以青铜礼器为核心的器用制度,被商朝直接继承,构成了华夏早期礼乐文明的基本特质。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教授毛阳光分享了2000年以来洛阳石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指出洛阳石刻文献呈现出类型丰富、题材广泛、时间跨度大、整理研究主体多元等特点,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河洛文化研究中重要的亮点。但在整理研究中也存在题材重复较多、成果转化不够、多学科协同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洛阳古都的资源优势、高校及文博考古单位的人才优势,加强文献资料的共享与研究中的理论提升与方法创新,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河洛学学科、促进河洛文化研究深入推进的重要路径。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东洋指出,洛阳汉魏石经包括东汉熹平石经、曹魏《典论》石经和正始石经,由朝廷下诏刊刻。它是十六国北朝早期汉化载体和标志,加速了北朝政治演进、民族融合和文教发展,促进探寻由南北朝走向隋唐的历史进程。汉魏石经推动南北朝文化融合与认同,作为最早朝廷下诏刊刻石经,对后世有示范引领作用。历代石经持续开刻,见证文教复兴繁荣,彰显洛阳汉魏石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弘扬河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河洛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河洛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洛文化必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