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切实贯彻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0-22 10:57

2023年9月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系统深刻,意义重大,为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抢占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基础更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因为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使我国拥有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新时代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要把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古人云:“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当今时代,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谁拥有先进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还必须靠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靠创新驱动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我们就必须更加重视人才建设。然而,当前我们的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问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问题等等还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明白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因此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河南全省,乃至全国、全球的创新资源,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强大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众所周知,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公司、世界著名500强企业,它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是因为在它的20万员工中有55%是研发人员,其中有700多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还有5000多名首席专家,可以说,人才是其成功的重要密码。当今时代,国内外其他著名大型跨国企业,莫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二、着力打造地域性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根据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我们要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积极打造河南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第一,要长于识才。现实社会中,人才的类型很多、内涵很丰富,我们要练就一双伯乐的慧眼,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对人才千篇一律、一个标准,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人才,恰到好处地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譬如,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深刻理解人才引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开发、作为第一动力重点建设,切实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成长路径,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和做法,让新型科研人才尤其是数字型人才的潜能和价值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尊重各类人才发展规律,按照人才的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专长和优势;尊重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性实践,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第二,要注重引才。坚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积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凝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尤其重视引进海外真正的科技领军和拔尖人才。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全球引进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广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河南)从事创新研究。要学习长三角引才经验,建立“人才飞地”机制,将传统的“本地筑巢”转变为“邻凤筑巢”模式。要稳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当前要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大力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等的引才聚才平台功能,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引进、培育更多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相协同的高精尖人才。

第三,要精于育才。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支持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向产业流动,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大力培养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特别是既懂科技又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动科技大军下基层,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载体建设,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要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机构的功能,尤其是高校培养人才主力军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鼓励高校与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培养既懂科研又懂管理的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先进制造相适应的高级工程师与知识型员工。同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推动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适用人才。    

第四,要强于留才。引才育才,关键是要能留住人才。要公道对待人才、公平评价人才、公正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对符合条件的专业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科研人员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促进人才双向自由流动。要注重对创新创业的宽容和支持,充分发挥人在创新创业中的核心作用,使创新创业成为新的生活气息、价值追求和社会取向。要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比如解决好他们的子女上学、医疗、社保等相关问题。

第五,要善于用才。必须坚持唯才是举、大胆用才,着力克服用人上的“四唯”陋习,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对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常常新于众人、高于众人的创新型人才,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要充分信任和重用身边的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完善政策导向的支撑,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发挥人才创新驱动作用研究制定政策,完善涉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支撑力度。要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存量挖取与增量发展相结合,以能力评判人才、以贡献衡量人才,强化人才使用与创新驱动的衔接,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坚持人才为本,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工作中坚持按岗择人、量能用人,及时发现、大胆提拔使用各类优秀人才,努力做到用当其长、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

第六,要建立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战略科学家,也需要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他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根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采取引进、培训、培养、锻炼等途径,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才链,形成一支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提供人才支撑。要统筹实施人才建设工程,结合各类开放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引才蓄能、养才培能、聚才扩能上下功夫,重点引进培养一批各方面高层次紧缺人才。要建设面向国际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在河南的充分利用。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尤其是要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培育数字人才。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要注意加强城镇居民就业培训和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培育出一大批懂技术的产业工人和能工巧匠,把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吸引外来企业、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品牌来打造。

三、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创造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条件。主要着力营造三个环境:一是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二是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三是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形成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心无旁骛地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使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出彩。要着意营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环境与服务保障体系,从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定位出发,给予大胆尝试、打破常规的人才相应的时间与空间、信任与包容。企业也要创新用人机制,树立企业与员工互相成就、互相成长的理念,不能仅仅是雇佣关系,坚持对各类人才有情怀、有温度,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要坚持正确引导、持续充盈养分,切实消除人才“坐冷板凳”的焦虑与迷茫,开辟多元化用才、养才路径,切实提升人才干事创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深抓实、贯彻到位,真正打开专心致志人人成才,满怀信心人人尽展其才的活力新格局。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努力做到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加强科技人才政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发现、评价激励和引进使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不断创新的价值体系。

最后,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培养人才的优良土壤。创新、改革都是啃硬骨头,人才在其间的每一次尝试与打破常规,并不可能都是皆大欢喜的飞跃、尽如人意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实验失误的大学生说:“没有什么,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你做的事情是非常前沿的,希望你们继续加油,能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作出更多的探索。”这样的安慰非常暖心。现实中,创新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势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投入、辛勤的付出与耕耘,摸索的道路难免磕磕碰碰,对人才在探索过程中的宽容,其实是对“跌倒”后“站起来”奋力再向前奔跑的最强支撑与鼓励,是激发人才创新潜力应予的温暖与底气,正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们要让人才卸掉畏惧失败的心理包袱,释放出每一个社会细胞的创造活力,从而为优秀人才取得丰硕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王喜成,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李俊坡,河南日报郑州分社事业部主任)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