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着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中突出了“七个着力”, 这既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努力方向、根本遵循和具体任务的再明确、再强调,又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文化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的整体要求,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从战略高度谋划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七个着力” 的重要批示指示是一个整体,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样去、谁来做、服务谁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回答,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切入点,是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钥匙”。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的回击。执政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一旦弱化或虚化,民族就会失去凝聚力、国家会陷入动荡。2013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8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位居首位。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强化党把方向、管大局的能力和定力,改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的状态,目的在于牢牢掌握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试图割裂党和人民、扭曲党的历史论调的回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系统化思想观念体系,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方向。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使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义务。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如果失去凝聚力和引领力,就会缺失对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甚至会带来负效应——瓦解其经济基础。没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丧失引领力的意识形态,终将走向没落。苏联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改革便是前车之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须谨记这一教训,建设有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引领社会各阶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反击。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从理论上否认了价值范畴的主体性,从实践上破坏了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是完全站不住脚、经受不住历史检验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体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价值取向,聚焦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世界观影响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建立在环境、行为和能力之上。社会成员的个体行为由主体价值选择,实践后果受主体价值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注重深层次融入、全方位贯穿。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舆论吸引、说服甚至误导读者的回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新闻舆论“四力”,传播力是前提,引导力是途径,影响力是主线,公信力是保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反对反党反社会之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辅以警醒提示,把握好时、度、效,做到适时适度实效。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操控、误导读者的“花边新闻”。新闻舆论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讲政治是根本原则。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历史上有过政治的分裂却从没有文化的断裂,中华文脉是中华文明从未断裂的内在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脉的精华。创造性转化,是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虽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流转中发生过政治的分裂,中华文脉却从未断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静静地待在那里,照进一束光,它就会焕发出现代化的光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讲到的那样,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让从未中断的中华文脉在创造性转化中赓续,让形成于昨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创新性发展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期望今人,更是布局未来。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从“十四五”规划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文化大国未必是文化强国,但文化强国一定是文化大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前提。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形成商业效益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文化事业由政府宣传部门推动,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要特征。文化产业由价值规律引导市场主体来推进,以溢价性、商业性为价值追求。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基本前提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向度,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共同追求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向度,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重要抓手则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考量。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担当。破解“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扭转“逆差”的信息流,改变我国真实情况与西方刻板印象的“反差”,减少我国经济军事科技的硬实力与价值观、文化的软实力之间的“落差”,自塑我国国际形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重道远。建设国际传播能力,从文明没有高下只有不同的立场出发,尊重每个文明的独立地位,精准运用交互化、可视化这一新的传播特征,推进中国故事的分众化表达、全球化表达,营造彰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文化品牌,给跨文化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这一新的交互方式,真实、全面、立体展示中国,让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与各种文明充分交流,美美与共。
我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精神,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革命运动,以精神的力量来鼓舞人民群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面系统确立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体制机制[1]。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党乃至全国范围大讨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注重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文件,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紧抓重点。党的十九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全方位规划网络阵地、传承传统文化,制度性安排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创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格局和理念。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有理由相信宣传思想工作必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取得更大的成绩,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七个着力”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谋划,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一脉相承,涵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将其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进行定位,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来理解它的科学内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联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来认识,从历史与现实的内在关联中来梳理它的发展脉络。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乎国本国运、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化至精髓要义、思想魅力的理论认同、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认同、使命担当的情感认同,要推进至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赵宇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杨彩利,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