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策略
当前,国家形象在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综合国力以及建设国家声誉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感染力的媒介技术,能够基于叙事、人物形象和镜头表达等方式对国家风貌进行呈现,展现社会现实、表达价值追求、呈现未来发展,是建构并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1]因此,思考如何基于电影这一载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从而展现中国气质和中国风范,不断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觉,弘扬中华文化
所谓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文化主体能够充分认识自身文化及其发展规律,并在历史进程中能够积极发展自身文化。它要求文化主体不仅能够对传统文化做好批判性继承,同时可以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在发展中对文化进行可行性创新。只有坚定文化自觉,才能够不断实现文化自信。因此,国产电影不仅要能够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反思并展开文化觉醒,从而真正做好对国家形象的良好建构并传播。国产电影主要通过宏大叙事、历史叙事、民间叙事等方式呈现社会现实,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闪光点,同时呈现中国发展的光明前途,从而建构起一个奋斗中的温情的国家形象。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雄狮少年》等电影展现了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其中融入现代理念,塑造了具有家国精神的民族英雄形象。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要想走向世界获得海外受众的认同,就必须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国产电影在进行创作过程中也要不断展现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需要注意到,当前存在文化折扣现象,不同的文化语境之间存在差异,海外国家有时会在解读中华文化符号过程中出现误读或者无效解码现象。因此,国产电影在建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要注重叙事策略,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展现其中的积极因素。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中国疆域广阔,各地域民俗文化蓬勃发展,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不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从而不断增强传播效果。如电影《一代宗师》《影》等电影充斥着中华美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魅力。
二、基于本土经验,传达中华文化价值观
国产电影基于本土经验进行内容创作,即根据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经验进行艺术加工。本土经验与民族性高度相关,其形成主要基于特定的历史、政治、文化与社会环境,在全球语境下呈现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所谓普适价值观,是指绝大部分人能够认同的观念的集合,它认为,要关注和思考人性,对自然规律保持尊重,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交流的方式。对此,国产电影要建构起积极的国家形象,就要坚持本土化,并在此基础上传达中华文化价值观,从而不断增强电影的传播效果。
首先,要注重关怀社会发展中的个体形象,展现当前时代洪流之下个体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在面临困境时个体所做出的努力,从而呈现奋斗中的中国形象。如电影《逆行人生》,聚焦外卖员这一群体,对当代城市中劳动者的生存状态进行探讨,展现了其在逆境中的奋斗精神。其次,要对社会变迁中的群体进行关注,展现百姓生活和城乡面貌。如电影《第二十条》对见义勇为相关的法律困境进行探讨,通过众多小人物的遭遇深入分析刑法“第二十条”中的“正当防卫”议题,充满人文关怀。而通过其中坚强的个体形象,能够展现国家的不断发展与更加强大。最后,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也是全球语境下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国产电影要对此内容进行反思与创作。[2]如《我和我的父辈》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影响,不仅呈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更是具有中国情感特色的父子关系的展现。最后,国产电影要注重对国家品牌元素的挖掘,增强品牌影响力。如西部电影、东北电影等区域电影要在叙事内容中展现民族特色,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如电影《一点就到家》着重展现了乡土变革中的农村故事,具有独特的乡土美学意味。电影《钢的琴》展现了东北改革开放变迁时期的故事,塑造了乐观、坚韧的工人形象。
三、构建文化符号体系,增强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符号体系主要包含国家政治符号和文化符号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政治符号内涵丰富,包括国旗、国歌、国徽、法定货币、宪法精神等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符号,能够展现政治文化现实,有助于凝聚认同,推动人民在使用同一的国家政治符号过程中强化共识,从而不断深化爱国精神。[3]同时,国家政治符号的传播有助于使人民群众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如电影《万里归途》中的撤侨行动,大使馆在对中国侨民进行优先救援时会要求侨民拿好护照,带好国旗,从而能够对其进行身份的辨认。电影《战狼2》中有一处镜头特写,是承担着战力保障和转移侨民等重要任务的舰艇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国徽引人注目。电影《红海行动》中同样对国旗进行了特写,传达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大国情怀和人文关怀,有助于激发受众的爱国之情。总之,国产电影中对国家政治符号进行挖掘与展现,能够从理性政治意义和情感政治意义两个层面彰显大国担当。
文化符号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进行情感表达和意愿传达的象征性符号,包括方言等语言文字符号、传统节日等时间符号、长城等地理符号、民族服饰等民俗符号等。国产电影在进行国家形象建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与呈现。如电影《大鱼海棠》中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其故事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影片中的场景原型主要来自客家土楼,处处展现了中华文化。电影《独行月球》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救世话语。这一救世话语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上古神话夸父逐日和女娲补天,而这一神话隐喻能够推动受众共情,影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人的乐观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四、因“电影题材”制宜,采取建构策略
电影题材多种多样,基于不同的电影题材,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主旋律电影向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主要是基于历史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事,在其中展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与民族精神。当前,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商业电影巧妙融合,往往将国家形象内置于人物形象之中,从而传播主流价值观。如《流浪地球2》塑造了一个面临全球危机时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中国形象。这一电影是传达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成功典范,找到了人类共同点和情感纽带,较好地讲述了中国故事。
同时,现实题材电影要在作品中展现民族文化,呈现主流价值观,从而发挥电影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我不是药神》等电影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能够传达中国的情感理念和伦理观念,有助于打动受众,塑造温情的中国倾向。然而当前现实主义电影也面临一些困境,即部分电影存在脱离现实现象,导致情感上难以引发受众共鸣,因此电影创作者要更进一步挖掘社会现实,深入生活,从而创作出贴近人民、具有情怀的作品。国产武侠电影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能够较好地展现民族精神,其视觉奇观能够提高受众观看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传播效果。在这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传达中华民族的侠义精神,并不断对故事内容进行丰富,彰显民族情感,从而不断增强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慕玲,许孝媛.话语溯源、认知内化与路径转向:当代华语电影国家形象的塑造[J].当代电影,2021,(12):68-76.
[2]慕玲,许孝媛.话语溯源、认知内化与路径转向:当代华语电影国家形象的塑造[J].当代电影,2021,(12):68-76.
[3]刘春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符号认同进路[J].青海社会科学,2024,(01):59-67.
(作者:任然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