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治”有理⑦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的方法路径
编者按
治理之道,重在基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需要哪些新技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河南怎么发力?怎么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针对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推出《言“治”有理》特别策划,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建言献策。
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推动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学习教育中渗透力感染力,如何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理论学习和宣传普及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推动工作要求相符、与基层实际合拍、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切实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一、实践经验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研究理论学习和宣传普及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推动工作要求相符、与基层实际合拍、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切实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特别是结合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我们始终抓好“悟思想”这个关键,丰富创新理论学习教育的形式,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一是建立多元队伍,壮大主体力量,夯实理论宣讲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强起来,关键在于建好用好宣讲队伍、盘活用足基层阵地。在壮大宣讲队伍上,构建起各级宣讲团集中宣讲,行业宣讲小分队巡回宣讲,面对面互动宣讲相结合的立体化宣讲体系。各级组建了干部宣讲团、先进群体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等集中宣讲队伍,以及巾帼、劳模、公安等理论宣讲小分队。在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上,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融合发展,乡村层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互通互联。建立了“一人多责,多位一体”协作模式,将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充实进百姓宣讲团队伍,同时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团成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优势,将其作为融媒体中心的信息员,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通过推动队伍聚合、行动联合、功能整合,进一步盘活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资源,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工作力量。
二是精准对接受众,科学设计内容,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宣讲,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宣讲过程中,坚持以受众为中心,找准发力点和切入口,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党“想说的”和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人民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贴近生活、回应现实、走进人心。在内容设置上,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切入,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解读、观点阐释和解疑释惑。比如,到农村宣讲,就讲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惠农政策等;到企业宣讲,就讲利好政策、权益保护、安全生产等;对老年人,就讲医疗改革、民生保障、利民举措等,既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讲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道理”;既聚焦推进新时代团结奋进的大主题,又要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小话题,激发群众“听”的兴趣,引发大家“情”的共鸣,把来之不易、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展示给群众,把干事创业、开拓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群众,把群众需要的知识传授给群众。在语言表达上,坚持用网言网语、方言俗语和生动故事来讲理论,把深刻的理论融入鲜活生动的现实之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
三是创新组织方式,延伸宣讲阵地,提升理论宣讲到达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重发挥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固定学习“主阵地”功能,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党员志愿者等红色宣讲团成员,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宣讲,引导干部群众在“沉浸式”宣讲课堂中坚定信念、勇担使命。在组织形式上,根据受众的作息特点和接受习惯,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学校课堂,让宣讲课堂随着群众走,“三五个人不嫌少,五六句话说清楚”。各地也广泛创新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洛阳市创排情景剧和一系列文艺宣讲作品,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农村留守老人为对象,以“文艺+理论”微宣讲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编排为快板、情景剧、戏剧唱段等文艺节目。新乡市开辟“大喇叭朗读时间”,每晚七点三十分,党员轮流播音,解读时政新闻,受到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肯定。
二、面临问题
然而基层理论学习教育中还存在着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表现在理论学习教育覆盖面上。一方面是空间分布涵盖不全。从空间布局来看,自上而下的理论学习教育重点依然偏向于城镇,对村(社区)涵盖不足,虽然要求村(社区)全覆盖,但针对偏远山区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开展较少。另一方面是特殊群体涵盖不足。从受众年龄分布来看,城镇主要倾向于中青年,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涵盖不足;农村主要倾向于中老年,对青年务工、务农人员涵盖不足。二是表现在理论学习组织上。一方面是基层群众学习主动性不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还不够重视,往往为了节省时间多会合一,缺乏深入学习,即使有时开展专题学习教育,要求有学习篇目,要求写心得体会等,也仍然存在应付、完成任务的思想。乡镇(街道)层面更多按照上级学习的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基层,要求乡村按照时间节点上报学习情况,而及时跟进督导检查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层学习的质量效果也就不够理想,存在到了时间节点就慌忙拼凑上报完成任务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宣讲人才分布不均衡。省、市、县(区)依托高校、党校教师资源,开展学习教育比较规范,但无法做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而一些乡村则多是由草根名嘴、村支部书记等进行宣讲,宣讲队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较单一,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政治方向把关上还亟须加强。三是表现在理论学习形式上。一方面是理论学习形式运用不足。现阶段的基层理论学习多是通过开会、集中学习、老师授课的形式开展,仍旧是照本宣科、念稿子,存在“一篇稿子讲到底”的现象,没有分众化、差异化开展宣讲,没有把书面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另一方面是理论学习感染力不够强。在基层学习教育中,通常都是老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聊家常”“面对面”式的宣讲少,群众缺乏参与性、互动性,找不到共情点、解决不了群众的困惑问题,因而,群众对一些宣讲不爱听、不想听。
三、意见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这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要推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一要更加科学地安排各级中心组学习。坚持把研讨交流作为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的主要方式,把科技创新、城市提升、文旅文创、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融入学习内容,通过举办研讨会、读书班等形式,推动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破解发展瓶颈问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二要打造理论宣讲品牌。统筹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城市书屋等宣传阵地资源,统筹利用好各类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和旅游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讲解力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用好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着力打通理论走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增加理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更加注重分类化、差异化宣讲,科学制订理论宣讲菜单,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基础上,广泛征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分析梳理,围绕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设计打造“地方菜”,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宣讲、释疑解惑,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学了能用、群众听了会用,做到与基层工作和生产生活等紧密结合。
建强百姓宣讲团。一是选好配强宣讲团成员。加强对百姓宣讲团成员的把关审核,既要来自群众、了解基层生活、具备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又要具备基本理论素质,确保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开展宣讲工作。二是建立帮带机制。用好我们的社科专家、党校教师等力量,形成专家培训草根、草根面向群众宣讲的工作机制,提升宣讲团成员的理论水平。三是扩大覆盖面。可以挑选一批宣讲效果好的宣讲员,录制宣讲视频,制作新媒体产品,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平台上发布,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立体化理论宣传格局,覆盖更多群众。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开展“青年城市青年讲”主题宣传活动,用好“青年大学习”网络学习平台,组建“青年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用青年的话语体系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进行解读,引导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同频共振。开展“青春讲解员”推介活动,从不同行业系统、不同专业领域遴选一批优秀青年,用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故事展示个人奋斗历程、推介当地特色文化、反映城市古今变化,用青年声音讲好故事。
推动理论学习教育挺进网络主战场。推动理论产品上网上线既是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持续扩大理论传播力、影响力、覆盖面的需要,也是适应当前年轻人碎片化阅读习惯,提升理论产品感染力渗透力的需要。一方面要坚持内容为王,深入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积极适应网民的阅读习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手段对理论内容进行再创作,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使党的创新理论动起来、活起来,更加有温度、有色彩、接地气,让网民在“悦读”中受到理论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要提升传播力,坚持移动优先、短视频为主、交互传播的原则,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媒体网络资源,加强与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培育网络名师,推出微视频,开展直播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增强理论产品的传播效果。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当前,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一个难点是宣讲效果不能量化考核。要探索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一方面邀请第三方机构,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宣讲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宣讲人员和听众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对宣讲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合理运用评估指标,实现量化考核,切实把结果导向、效果导向贯穿宣讲工作始终,推动基层宣讲工作不断改进提升。
(作者:王静宜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