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治”有理⑩丨推进数治智治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编者按
治理之道,重在基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需要哪些新技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河南怎么发力?怎么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针对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推出《言“治”有理》特别策划,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建言献策。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其效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给社会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多次强调“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今年4月,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进一步要求,“继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基层智慧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推进基层数治智治的价值意义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基层治理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要应对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思维、治理手段等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矛盾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基层治理之中,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以数智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推进基层数治智治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基层治理效能是衡量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重要尺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不同于以往单纯依靠人力的传统治理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治理正在给传统治理元素赋予数字化的灵魂,使得基层治理插上“智慧之翼”,进一步提高了治理效能。一方面,智慧治理使基层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智能决策的基础是“数据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基层政府能够快速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互通,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智慧治理使基层政府施策更加精准化。基层政府以更便捷的线上方式迅速发布信息通知、扩大信息搜集范围、了解群众真实需求,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出台政策、解决问题。同时,数字技术的优势在于它的前瞻性和可预测性,基于大量历史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一些领域的实时动态监测,更及时地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
(二)推进基层数治智治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推进基层智慧治理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能使基层政府在关注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也能兼顾群众需求的特殊性,更精准地把握群众诉求,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提升。相较于之前的“窗口办理”“一窗办理”,现在的“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在线服务的覆盖范围拓展了,群众办理业务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足不出户就能快速实现网上办结。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多元化水平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单一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领域,通过打造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有力提升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三)推进基层数治智治是形成多元共治格局的强劲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现如今,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的广泛结合应用,为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充分保障。在智慧治理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使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顺畅,社会参与的渠道更为多元,从而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客体、介体等基础要素能同时参与到治理之中,提高治理的效率,优化治理生态格局。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公众参与基层治理不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参与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更高,线上线下联动协同治理,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基层数治智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 “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社区”等地方实践加速创新,形塑了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范式,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和力量。但不可忽视的是,智慧治理使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升级迭代之时,也逐渐暴露出治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唯技术论”的思维倾向。当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在政府决策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比如城市交通调度方面,不得不依赖算法来进行决策,诸如此类的情况,导致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陷入“唯技术论”的治理困境。长此以往,对技术的过度偏执和依赖很容易形成盲目相信数据的固化思维,一切决策和行为方式都依靠数据结果,致使数字形式主义滋生蔓延,从而弱化对社会主体个性化、差异化的关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失去应该有的“人情味”。
二是存在数据壁垒现象。数据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是基层治理中重要的资源。然而,在科层制、条块分割的组织模式下,不同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并且由于认知上的差异和职责边界不清,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存在制度障碍,难以实现数据的互通有无,导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问题愈发严重,制约了政府效能提升。加之当前各部门技术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数据和不同平台间存在不兼容、不匹配问题,各信息系统之间没有互联互通,影响数据使用效率。
三是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由于我国基层智慧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关的制度设计还不完善,顶层设计存在欠缺,各地在推进基层智慧治理过程中普遍缺乏统筹指导,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缺少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同时,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涉及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多方面问题,当前基层智慧治理相关立法、隐私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个人隐私保护力度还很薄弱,公众对数据安全性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智慧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基层数治智治的优化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善于倾听民声。信息化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集思广益、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政府决策部门要熟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信息,了解群众所思所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延展“智治功能服务”神经末梢,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二是及时回应诉求。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更加精准地识别群众的诉求,发现问题所在,确保能及时响应、快速处置,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注重贴近民心。积极深化拓展更多智慧化生活应用场景,在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领域,实现全方位数字化治理,让居民生活、工作更加便捷。同时,对于一些基层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一方面要加大适老化及无障碍化智能改造,开发使用方便、操作便捷、功能突出的客户端,保障群体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培训,提升特殊群体的数字产品使用技能,缩小数字鸿沟,从而让更多的人融入智慧社会、共享智能时代发展成果。
(二)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统筹协调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公共性意识。公共性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公众走出私领域,进而对共同关注的公共空间的事务和活动开展讨论和行动。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在全社会宣传普及基层治理的有关知识,培养公众社会参与意识,激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二是打破信息壁垒,推动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职责,从数据共享范围、共享内容、使用方式等方面予以制度化规定,并且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各部门协作办公效率。同时,构建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数据体系,实现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腿”,实现资源整合率与利用率双提升。
(三)加强制度保障,夯实治理根基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一方面,把握整体性原则,健全基层治理的制度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分工,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统筹规划基层智慧治理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管理方式等,实现基层智慧治理的长效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数据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数据管理标准,推进数据统计口径、接入标准等一致化,使数据能在不同系统之间灵活接入,实现“一次采集,多方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健全法治体系。加快完善基层智慧治理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社会组织、民众治理主体的权责范围、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推动基层智慧治理法治化进程。同时,加大数据安全方面的法治保障力度,依法依规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数据,构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有力保护民众的数据隐私权。
(四)强化技术人才支撑,提高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加大基层地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5G基站建设,提高宽带覆盖率,有效提升群众的通信和网络体验。同时,加快信息技术赋能农业、养殖、物流等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发展。二是打造专业人才任务。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提高人才待遇水平,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帮扶基层数字化发展,弥补基层技术人才短缺困境。加强基层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工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通过组织宣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培训班等形式,向基层民众宣传普及互联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知识和使用技巧,引导广大民众主动融入数字文明时代,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注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工具的良好氛围。
(作者:叶亚平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