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有理丨共话港区③:集聚优势迈向新十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1-01 09:54

编者按:

近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经济研讨会在郑州航空港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举行。此次研讨会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探索与国家战略功能区建设”为主题,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为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聚焦十年成长路,展望港区新未来,会议现场,大咖们传了哪些“真经”?系列采访第三期,一起听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永达的宝贵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50人经济研讨会,是研讨中国区域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学术平台,旨在深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建议,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于永达高度评价了此次研讨会在航空港区举行的意义,“相关问题的探讨很有现实价值,对今后郑州乃至中国相关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现状丨三大支撑力量并行发展

过去十年,是航空港区发展的黄金十年。2013—2023年,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8.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

在新十年的开端,航空港区仍然保持迅猛发展态势。2024年1—9月签约项目167个,总签约额1354.8亿元,开工数85个,总投资额达568.5亿元。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速度特别快,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可以说名列前茅”,谈及航空港区的发展,于永达不吝赞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空港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高。但类似于航空港区这样一个,先行的、高端的、前沿的、体量特别大的示范区,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于永达谈道,空港经济的发展有三大支撑力量。一是规模经济,规模的大小决定收益的多寡和未来的成长空间;二是流量经济,即空港经济在国内外占据多大比重,增长趋势如何;三是空港经济如何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他认为,航空港区目前三阶段并行,规模在发展、流量在增加、质量在提升。

发展丨思维向“集聚优势”转变

“现在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要往下走,今后怎样才能走得更好?”于永达认为,航空港区要转变思维,发挥“集聚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优势、集聚优势、发挥优势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出现的。比较优势是集聚优势形成的前提,发挥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所谓集聚优势就是发现、挖掘、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释放比较优势的高端能量来聚集优势。

于永达说:“我们总结概括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包括发达空港的经验,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聚集优势的过程。”

今年6月,国际航线航班保税航油加注业务在新疆自贸试验区正式开通。据悉,加注保税航油能为航空公司降低 13%的燃油成本。惠企政策的施行是自贸区培育优势、吸引流量的主动之举。依托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保税维修、保税航油加注、航空物流等临空经济加速集聚。作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新疆,正在集聚优势、借“机”起飞。

于永达认为,航空港区发展到今天,方方面面都具备了集聚优势、跨越发展的条件,“我相信郑州航空港区,在集聚优势方面会出现一个新的态势。这种态势需要我们支持、培育,加快促进它的发展。”

转变丨多措并举培育优势

走好新十年,航空港区需要主动培育优势。于永达从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第一,引进人才。今年8月,坐落在航空港区的两大“超级工厂”上演了“抢人大战”。慷慨发放的offer,反映了港区迫切的人才需求。“比亚迪、富士康要不断地升级,它需要有更优秀的工人,更优秀的加工制造者”,于永达说:“培养、引进优秀的加工技术制造人才,这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他还提到港区要重视引入诺奖获得者级别的、获得重大科研奖项的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先进产业的独角兽人才等。

第二,产业裂变发展。于永达说:“产业发展要发挥鲇鱼效应。”鲇鱼是一种食肉鱼,将其放在小鱼的生存环境中,反而能刺激小鱼的生存能力。该原理常被引入经济活动中,转化为一种竞争机制。“航空港区规划设计的宏观目标很清楚,747平方公里,你想想能容纳多少个企业”,于永达认为,航空港区要从世界上引入大量的巨无霸、独角兽企业,促使自身持续性、升级性、跨越性发展。

第三,引入技术。“集聚AI技术、数字化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等等这些前沿的、高端的新兴技术,我们要下大功夫”,于永达建议航空港区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建立、保持合作关系,共谋光明前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未来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永达说。(采访/刘杨 视频/李思豫 文/冯佳宁)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