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正月古庙会的艺术文化价值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1-01 10:09

 中原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拥有巨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河南黄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和艺术文化活动,拥有厚重的历史内涵与鲜明的地域特色,保存了文化的生态性与多样性,充分展示了当地民风民俗,是中原黄河流域特有的文化展示,被命名为“河南民俗经典”,2014 年 11 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浚县古庙会起源于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为避黄河水患“凿大石佛以镇河”,当地民众集结进香,朝山拜佛,遂形成集会。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庙会时间长、规模大、参与人数众多,民俗味重,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庙会上的“社火”表演基本上继承了明清时期形成的祭拜仪式, 并遵循着传统信仰教条和祭祀表演的行进路线,主要集中在大伾山和浮丘山的周围区域。庙会共有两次大型“社火”祭祀表演,其中一次是正月初九针对大伾山上的玉皇大帝的祭祀表演,另一次是正月十六针对浮丘山上碧霞元君的祭祀表演,县城周边以及偏远村落的群众等都会来参加。浚县古庙会上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形式和种类繁多的民间美术工艺品,而且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浚县古庙会的主要艺术形式

庙会民间艺术是围绕庙会而发生发展的民间艺术,浚县古庙会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主要有下面几个类型:

1.社火表演。浚县的社火表演是整个庙会期间最为精彩的环节,该表演集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技艺等各项文化艺术于一体,体现了黄河流域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民俗风情、群体意识和人文情态,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年 6 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社火表演以其丰富多彩的扮相、高难度的动作、深厚的文化内涵等取胜于其他活动,受到群众的热捧和喜爱。常见的社火有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骑竹马、玩龙灯、抬阁和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下边简要介绍几种主要形式:

(1)舞狮。这是庙会传统表演项目之一,主要表演形式是,狮子滚绣球、翻滚、扑食、抖鬃毛、双狮争球等等,后跟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手持刀枪剑戟的武术演员,以真拼实打的童子功,彰显出浚县民间的习武雄风。

(2)背阁。背阁既是寄托对孩子未来的祈祷与祝福,也是对民众共同道德价值的宣扬。壮汉们身背铁架,将画着戏妆、打扮成戏剧或历史人物的童男童女绑立于铁架之上,架上装有铁制或木制的转轴,一边走一边旋转表演,十分有趣。大型背阁一般要组成四层或五层,由数十个人用长杠抬在肩上做行进式表演。

(3)高跷。浚县庙会上的高跷表演形式有近20种,分为“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高跷表演内容上除了高跷角色一致,其他内容则各不相同。文高跷的表演形式俗称“玩花场”,舞蹈动作相对简单,更注重双人对戏或三人成戏,可谓是相映成趣;武高跷的舞蹈动作形式复杂、难度大、技术性强,表演过程扣人心弦、精彩绝伦。

(4)秧歌。秧歌在浚县社火表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把社火表演推到高潮。浚县秧歌具有舞唱结合的独特风格,表演者踩短跷,扎场演出时,打伞人站中间,领头人率队打圆场,边舞边走,停下来后,打伞人唱伞帽小曲,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表演一段,一般是二人对唱,边唱边舞。秧歌队一般由十人以上组成,人越多气势越大、越壮观。

 2.民间工艺品

(1)浚县“泥咕咕”。“泥咕咕”是一种在庙会上售卖的泥塑玩具,造型淳朴,色彩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泥塑艺术,而且品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百种以上。起初民间艺人制作泥咕咕拿到庙会上去卖用来贴补家用,后来这门技艺就流传下来了。在演变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又不断地进行创新。由此可见,泥咕咕艺术的发展传承与市场和受众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联系。现在泥咕咕的功能已由儿童的玩具、妇女的求子工具增加为艺术爱好者的收藏物,浚县更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可以说古庙会滋育了泥咕咕,泥咕咕也繁荣了古庙会。

(2)刺绣和虎头鞋。庙会上的传统刺绣多为枕套、门帘、成人鞋垫和儿童的鞋帽,图案多为吉祥的花鸟虫鱼等。现在庙会上受欢迎的布艺品之一是小孩子的虎头鞋、虎头帽与布老虎玩具,颜色多为红黄两色。一来纯手工制品穿戴舒适,二来色泽鲜艳、绣工精致,无论城乡居民都很喜爱。而且民间认为虎为百兽之王,是强大与勇猛的象征,人们希望子女能像虎一样勇猛无敌,给子女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还有避邪、镇恶的作用,借此圆了自己保佑子女健康平安的愿望。因此,布艺老虎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与生活用品,更包含了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的崇拜。

(3)柳编工艺品。庙会上畅销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编织产品,其中最多的是柳编。浚县当地的土壤、水分、气候条件适宜柳树生长,这里的柳条具有皮薄、柔韧、洁白、实心、着色力强的特质,能够用来编制各种用具,如今已生产出 10 大系列 300多个品种。有些编织者甚至直接在庙会上现编现卖,展示手艺,身旁一边是初加工过的白柳条,另一边是编好的生活用具或小玩具,如簸箩、箩筐、簸箕、荆篮、小毛篮、蝈蝈笼等。

二、浚县古庙会的艺术特征

浚县古庙会艺术根植于黄河流域,黄河故道曾从大伾山下穿越而过,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反映到庙会的艺术形式上,就形成了淳朴厚重的艺术特征。

1.庙会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浚县古庙会是当地民众的共同信仰和共同娱乐的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庙会期间,民众通过祭祀能够感受到超现实力量的赐福,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力量。人们怀着一种神圣和敬畏的情感参与或观看社火展演,获得了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感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也成为民众的心灵寄托方式。社火表演者利用业余或农闲时排练,展演时观看者汇聚在一起,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认同。人们在庙会上购买日常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柳编工艺品、刺绣和虎头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除此之外,泥玩具也是重要的买卖商品,例如,浚县的妇女们将“泥咕咕”称为“咕咕鸡儿”,妇女们在赶庙会期间,会大量购买“咕咕鸡儿”,用于分发给讨要玩具的小孩儿,孩子们在讨要的过程中会唱“给个咕咕鸡儿,生儿又生孙儿”的儿歌,这个过程使得“泥咕咕”的意义被扩展和升华了,简单的一个泥塑玩具被赋予了祈子生育的含义。不管是朝山进香,还是社火表演,民众参与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全民参与性是庙会一直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人们也正是在这种参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增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2.艺术形象色彩明快艳丽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是浚县庙会民间艺术的共同特点。社火的装扮和服装选用的色彩常常极富张力和想象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明快艳丽的色彩和道具完美融合,形成了突出的艺术色彩特点,如同中国的写意画一样融入自己的主观想象,把自己的情绪、意识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让社火中的艺术形象更加符合人们的想象。浚县泥咕咕所用色彩厚重典雅,以玄色为主,其他颜色或者是间色为辅,多以黑、深棕色打底,也有用大红色打底, 然后再用鲜黄、粉绿、白色和玫瑰红等颜色勾画花纹,比较趋向装饰情趣和现代意味。敷色后的泥咕咕颜色对比强烈且色调协调,散发出艳丽、旷达、浑厚的艺术气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之感。

3.艺术形式突出象征意义

象征这一造型手法是浚县社火表演艺术中最为普及,也最富有艺术价值的造型方法。浚县社火中选用的历史、神话戏剧人物、英雄侠义人物等题材都是在历史上由集体的意识和观念建构起来的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造型符号,包含着某种历史的、道德的价值和意义,社火表演在选用这些造型符号时会自觉遵循其传统的象征含义,成为广大民众约定俗成的共同语汇和恒定主题,具有高度的普遍性、传承性和象征性。人们将追求惩恶扬善、期盼富贵的意愿通过艺术造型表达出来,从而使这些人物造型成为民众精神寄托的载体。在工艺品方面,如“泥咕咕”就是将“鸟”的形象进行处理,在具象化、符号化、规律化的过程中,形式越来越抽象,表达的含义越来越丰富。

4.艺术形式活态化

浚县庙会艺术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形式的活态化,无论是社火表演,还是民间工艺品,都是在活态化中不断发展和传承。庙会是民间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民间艺术形式往往正是由于这些民俗活动而存在,民间艺术形式正是不断通过参与庙会才得以不断地传承、推陈出新,才有了生机。

三、浚县古庙会的艺术价值

无论从艺术的传承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浚县古庙会都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深入研究庙会的艺术文化可以发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对现代艺术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为民间艺术的当代构建提供学理思考和实践方向。

1.庙会艺术资源可以助推文旅事业发展

具有独特魅力的浚县古庙会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文旅吸引力,因庙会处于正月期间,出于体验当地的人文特色和不同的民俗风情的目的,游客众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庙会的艺术形式可以为文旅经济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社火表演团体的市场化与常态化程度还比较低,大多数会社依然保留了传统会社仅在庙会期间表演的习惯,仅靠收会费和部分商业赞助来维持,大多数的民间艺术表演还未意识到其中的经济价值。浚县“泥咕咕”从过去的民间玩具变身成了文化艺术品,已经开始显现出文化内涵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性,形成了以“泥咕咕”为中心的产业链条。泥咕咕的产业化有助于其艺术形式的传承和保护。近年来,鹤壁民俗文化节在庙会期间举办,拓展了“泥咕咕”的节日传承场所,它不仅是“泥咕咕”的销售场所,更是展示“泥咕咕”文化的重要舞台。在新时期,需要重塑民众对“社火”习俗记忆,充分挖掘“社火”的文化艺术内涵,重新培植“社火”习俗生长传承土壤,将浚县“社火”习俗与民俗旅游结合起来,促进文旅事业的发展,为民众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

2.传承庙会艺术可以促进美育发展

非遗进校园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途径。艺术类的非遗对学校的美育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可以增加美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如,将泥咕咕带进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的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发展,还能加强学校艺术人才与民间传承人的交流,增长彼此的知识与技艺,促进泥咕咕的传承与创新。在学校开展非遗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艺的教育,还能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3.民间艺术可以满足民众的精神需要

浚县庙会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传说、习俗等的形象化表现,它由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的需要而进行发展,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同时,浚县社火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浚县的社火舞蹈凝聚了浚县全县人民的精神层面的共同认知并成为展示民间艺术文化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浚县传统的庙会祭祀活动发生了变异,民众现在参与庙会活动已不单是为了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虽然仍是庙会,但吸纳融合了吃、住、娱乐、购物等活动,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已经超越其本身的祭祀性,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浚县古庙会的社火表演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与时俱进,不断地向前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庙会艺术塑造公共价值认同

浚县庙会上的社火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内涵。依靠民间庙会运行机制,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社会倡导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能建构起人们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信仰。例如,社火表演中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渗入其中,像《白蛇传》《杨家将》《七品芝麻官》《瞎子与大妞》等戏剧故事,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社火表演又以舞蹈形式将这种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传递给民众,比生硬的文字更易为大众所亲近和接受,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可以说,浚县的社火舞蹈已经不只是艺术形象,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的载体。

四、浚县古庙会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古庙会上的一些传统表演艺术和民间工艺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如社火表演中有些传统表演项目已看不到了,非遗保护项目泥咕咕的传承和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探索对古庙会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路径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1.庙会艺术和文旅深度融合

旅游业是和庙会关联度很大的综合产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市场的开发可以使庙会艺术进入更广泛的大众视线,满足游客对于休闲、民俗和文化的要求。以非遗项目“泥咕咕”为例,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这项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在当地形成了较大的产业文化园,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且为泥咕咕的活态化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非遗只有在人们的需要中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建立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机制

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护路径,能使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不断提高和创新,成为新形势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选择。运用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数字技术将浚县古庙会的艺术遗产转换为可以共享和再生的数字形态,以全新的方式加以保存、展示和传播,能使资源共享与利用实现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间艺术的繁荣,为古庙会艺术拓展出新的生存空间。例如,对泥咕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保持该文化的原生性、本真性、活态性,兼顾文化遗产的各个层面,尤其是精神层面,以此支持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3.让非遗艺术走进学校

近年来,学校美术教育中也开始逐渐引进民间美术形式,一方面可以扩展学校的艺术教学资源,增加文化艺术宽度、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传播了非遗艺术,促进了庙会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学生通过了解和认识这些艺术非遗,未来就是这些艺术的消费者和传播者。浚县各中小学已开设了泥咕咕课,民间艺人走进学校教孩子们玩泥巴、捏泥咕咕,体验传统艺术。一些高校美院也邀请民间艺人到高校讲课,办艺术讲座,受众面的极大提高为非遗艺术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更大机遇。一些高校开展了“非遗舞蹈进校园”,将民间艺术与舞台相融合,展现出其内在的艺术特色和舞蹈本身的传统韵味,这正是中原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可以尝试的方式。

4.加强浚县古庙会艺术的品牌建设

浚县古庙会的艺术产品要走品牌发展的道路。目前浚县的正月古庙会还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介的文化传播和推广作用,品牌效应还不够突出。品牌推介对于地区艺术文化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加强浚县古庙会艺术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旅游协会的力量举行推介会开拓旅游市场。二是开发古庙会艺术中文化价值较高的项目,并积极向市场推介。三是加强网络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对浚县古庙会进行宣传,提高浚县正月古庙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在浚县“泥咕咕”艺术的发展中,可以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打造成浚县“泥咕咕”独特的商业文化符号,成为浚县艺术品牌代表。

(作者:刘 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副主任  本文是2023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浚县古庙会的艺术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23XWH200)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