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设全国高铁物流发展高地需加快跨越三大门槛
高铁物流具有运力大、速度快、覆盖广、降碳多的特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广受社会期待。然而,由于起步晚、存在诸多系统性制约因素,高铁物流发展总体上“叫好不叫座”,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未将巨大的市场潜在优势转化为繁荣发展的行业态势,2023年我国高铁货运国内货物运输占比不足1‰。与其他地区相比,在区位纵深、枢纽地位、市场潜力等方面,河南发展高铁物流的潜在优势突出,应加快跨越“优化条件、保障货源、提高效益”三大门槛,在全国高铁物流发展竞相探索中走在前成高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高铁物流高质量发展做出河南贡献。
一、尽快优化高铁物流发展的软硬条件
需要从相关配套设施到组织运营管理,对现有高铁客运服务体系进行“适货化”改造,使河南在打造全国高铁物流发展高地进程中尽早尽快拥有完备的软硬条件。
(一)系统改善高铁物流发展的硬件设施
一是打造全国高铁物流核心枢纽。紧临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网的关键节点郑州航空港站,高标准配套建设高铁物流园区,打造功能齐全的全国高铁物流核心基地。二是搭建“空高”货物联运枢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区、郑州航空港站高铁物流中心,谋划建设货物转运中心与货运专用铁路,完善空铁联运功能,构建“空高”物流直通作业体系,打造全国“空高”货物联运关键枢纽。三是加快完善全省高铁物流网络。推进商丘、信阳、洛阳、南阳“十”字形高铁枢纽建设,加密河南高铁网,并进行“适货化”改造。在许昌、焦作、濮阳、漯河、平顶山、三门峡,依托高铁优势,着力打造若干功能突出、产业集聚明显的高铁物流园区。四是实施“高铁+”多式联运“微改造”工程。围绕高、公、班(列)、空、城(铁)、地(铁)运输方式的衔接,对货运的接口、站场、装备等进行“适货化”改造,打造“高铁+”多式联运的硬件基础。
(二)系统改善高铁物流发展的软件条件
一是参与制定标准。强化与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铁集团沟通衔接,推进制定多式联运装备、高铁物流装载单元、站场“适货化”改造、信息平台、多式联运组织管理标准,全面实施高铁物流标准化。二是升级郑渝高铁物流示范线货运模式。尽快开展时速350公里快运实验,加快从“客车带货”向“客货混编”“专列货运”模式转变的步伐。三是争取设立国家高铁物流发展实验区。积极争取设立郑州国家高铁物流发展实验区,在高铁物流体系集疏运建设、集装化设施设备研发、“高铁+”多式联运标准制定、高速全货运动车组运营体制机制改革、高铁物流领域碳税征收与交易、多向开行“点对点”高铁快运示范线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索,为河南建设高铁物流发展高地争取国家支持。
二、持续增加高铁物流的货物来源
在系统改善高铁物流发展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高铁偏好型货源运输需求充足稳定,做到“有货可运”。
(一)尽快将枢纽集散货源转化为高铁物流货源
一是提高河南高铁货物的集散能力。推动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多向发力,研究试点开辟郑州至国内其他地区的高铁货运专列直达运输线路,重点探索推进开通郑州—呼和浩特、郑州—成都、郑州—青岛、郑州—上海、郑州—广州的高铁货运示范线。二是积极推进“空高联运”。郑州作为国际航空货运中心,通过“空高联运”,将近80%进出航空港货物通过高铁物流在全国集散;同时,强化政策引导,重点在300—1500公里范围内推进卡车航班“公转高”,逐步形成高铁物流对于卡车航班的替代,进而提高航空货物运输整体效能。三是探索推进“班高联运”。郑州高铁物流中心紧临中欧班列国际陆港,具备“班高联运”的基本条件。积极研究“班高联运”的可行性与货品类别,有望将国际快件、电商等部分货物集散市场转化为高铁物流市场。四是挖掘省内高铁物流集疏货源。加快商丘、信阳、洛阳、南阳、三门峡、安阳等省内高铁物流二级节点建设,推动地市货源在省内集结分拨。
(二)做大做强河南本地高铁偏好型产业
一是强化规划指导。本地高铁偏好型产业发达是高铁物流发展的根本支撑。根据高铁物流的技术经济特征、枢纽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甄选发展基础条件优越、区域特色鲜明、交通经济耦合度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编制《河南高铁偏好型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高铁偏好型产业做大做强。二是打造高铁物流服务集聚区。推进现代会展、邮政快递、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特色金融、现代都市消费、总部经济等高铁枢纽高端要素集聚,打造高铁站毗邻区域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快速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生物医药、电子技术、高端材料、高端配件、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四是促进高附加值农业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生鲜农产品高铁物流业务,带动河南相关农业快速发展。
三、稳步提高高铁物流的经济效应
打造全国高铁物流发展高地,还需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有效运营模式,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对于相关主体而言能够增加经济效应,做到“有钱可赚”。
(一)优化高铁物流运营模式
一是成立“高铁+”多式联运物流运营主体。尽快成立河南高铁物流集团,秉持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省铁建投集团与中铁快运、省航投资集团、中豫港务集团、省机场集团联合运营,在通道设施建设、运输组织、政策协同等方面形成合力,开展全省高铁物流多式联运业务。二是形成“门到门”的全程服务模式。积极推动高铁物流集团与国内外大型电商企业、快递公司合作,建立战略合作运营模式,为广大客户提供快捷、准时、高效的高铁快递“门到站”“站到门”服务,实现高铁物流由“站到站”向“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转变,整体提高物流效益。
(二)稳步提高高铁物流的运营效率
一是提高“高铁+”多式联运智能化运营效率。通过建立客货运力分配系统,优化高铁运力资源配置,提高货运运输效益;加快航空口岸、高铁物流中心、中欧班列、城铁、地铁以及省内高铁物流二级节点的智慧场站建设;推进“高铁+”物流平台资源共享互通,形成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利好政策。据测算,高铁物流单位碳排放量约为航空的1/5或公路运输的1/3。在国家实施碳税与碳交易的政策背景下,可以将高铁物流的降碳效应转化为稳定的经济效应。三是逐步拓展高铁物流的服务市场。通过创新多式联运运营模式,持续降低高铁物流成本,推动高铁物流从高附加值货物逐步向低附加值货物拓展,进一步扩大高铁物流的货物来源。
(作者:盛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