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发展
导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河南省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对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系统谋划,把弘扬红色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对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念兹在兹。2021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孕育形成了以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为各个历史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输送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为新时代文旅发展凝聚了磅礴的奋进力量。
近年来,河南省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基础上,狠抓稳抓“红色”革命老区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发动“红色引擎”,以红色资源为动力,构建特色农业、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内在联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目前全省共有红色资源1263处,红色旅游景区(点)179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数量为14家(共计25个红色景点),A级及以上红色旅游景区(点)44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6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7756件(套),现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51家。
河南省推动红色文化进景区,创作演出的话剧《红旗渠》、豫剧《焦裕禄》《重渡沟》先后荣获全国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豫剧《大河安澜》等10余部作品入选全国展演,歌剧《银杏树下》荣获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建成开放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以及大别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全省正推动形成串点连线、连片打造、整体展示的红色旅游发展新态势。
(二)政策引领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相继颁布了贯彻实施方案,出台《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红色基因库建设,提升革命精神影响力,加快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推出省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资源科学谋划不够系统
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目前仍然未摆脱多个政府部门管理的尴尬局面,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同时受当地文物局、建设局、文化局以及民政局管理,缺乏科学的整体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对外宣传促销上不能统一协调行动,不利于扩大和提高红色旅游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二)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从河南省红色资源的影响力来看,研究与内涵挖掘较为滞后,形式枯燥,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利用和宣传推广等方面难以实现高效联动。
(三)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不够全面
基本以依托近现代历史遗迹而建的烈士陵园和纪念馆为主,产品项目设置单一,展示内容简单、空乏,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配以简单叙述性故事,产品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在更新旅游观念、细化景观设计等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不能充分体现优势,缺乏体验性、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新产品。
三、有关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思考
(一)坚持高位引领,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时强调,“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把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的行动目标,推动建好保护展示体系、理论研究体系、教育践行体系和融合发展体系四大体系,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加快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大别山精神影响力。
(二)挖掘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
加强对红色文化历史的深度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提炼,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梳理革命文艺作品、革命文物、革命精神、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等,丰富河南省红色资源数量、提升河南省红色资源质量。注重对非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如红色歌曲、红色文学作品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比如3D、VR、AR、MR以及AZ等,让红色文物资源“动”起来,让游客跨时空、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红色文物资源。
(三)注重载体支撑,不断加强红色基地建设
河南省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革命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众多红色遗址遗迹,塑造了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涌现出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著名革命先烈,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留下了一处处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要进一步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三学院三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先进思想、高尚精神、优良作风的熏陶教育,把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要搭建集研究、保护、开发、传承为一体的党性教育系统和红色资源利用平台,打造一批深入人心、启示性强的红色教育课程,开发经典现场教学点,让河南成为弘扬宝贵红色精神的阵地和广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磁场。
(四)推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不断开辟红色旅游路线,开发大别山红军长征游、中原抗日战地游、豫东解放战争游、河南时代精神游等四条河南红色旅游路线,形成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格局。加快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加强红色基因库建设,推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红色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载体”,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将自然资源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增加红色资源遗址,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依托“红”“绿”资源,促进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形成强大规模效应,推动形成以红色旅游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共同发力的红色旅游格局。
(五)拓展路径,研学促进红色旅游发展
深挖本地红色资源,清点红色革命遗迹,收集散存的史料、档案、实物等,修整、兴建红色纪念碑、场馆、故居、遗迹等,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学习、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系统、有序推进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通过红色文化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丰富红色学旅产业要素,尝试建立红色学旅链制度,遴选和确定链主企业,确立目标责任体系,形成全链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规划“校园+基地”常规线路、“陵园+馆堂”体验线路、“遗址+试点”发展线路等系列学游路线,满足各类群体多元化的学旅需求。
(作者:温荣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