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96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按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周密谋划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建设普惠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2024年9月,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以县域为重点,着力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分工科学的养老服务网络。
一、构建养老服务网络的必要性
首先,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是对现有养老模式的革新。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促进了养老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实现了服务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传统养老模式主要依赖家庭作为养老的基本单元,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因此,构建多级养老服务网络,不仅能够实现家庭、社区、机构间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关注和帮助失能、高龄、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
其次,养老服务网络是实现养老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间分配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农村养老设施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旨在构筑一个覆盖城乡、普惠可及的服务体系框架。这意味着无论老年人居于城市还是农村,都能平等地享受基本养老服务。这对于缩小城乡及区域间养老服务差距,保障所有老年人能够获得必需养老服务至关重要。
最后,养老服务网络是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这将带动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养老地产、养老保险、康复护理、老年用品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养老服务网络将医疗、康复、护理、家政等关联领域高效整合,形成“养老+”新业态,有力推动了养老产业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养老服务网络的内涵特征
养老服务网络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聚点成网,多层照护”。“点”即为养老服务网点,具体包括县(区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家庭等多个层级,以县(区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枢纽、以街道(乡镇)养老综合体为核心、以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家庭养老床位为补充。不同层级之间定位清晰、机构衔接、功能互补、区域联动。
服务内容方面,各层级服务网点根据自身特点,提供精准、差异化服务。具体而言,家庭层面着重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社区(村)层面着重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街道(乡镇)层面,着重建设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资源统筹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县(区市)层面,则强化对特困失能老人的集中照护兜底。
从纵向维度分析,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了“县(区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家庭”多级架构,实现了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的拓展,有效缓解城乡、区域间的养老服务不平衡问题。从横向维度分析,充分发挥各级养老机构的辐射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养老服务的推广,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构建养老服务网络的发展路径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与财力保障。构建养老服务网络,政策支持与财力保障是基础。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具体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内容,明确政府养老服务责任与义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建立相关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拓宽养老服务网络投融资渠道,统筹运用专项基金、信贷支持、长期债券、财政支持等方式,确保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还应健全资金安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有效。
二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构建养老服务网络的核心。应当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如智能化、信息化等,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应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享受更加全面、优质的养老服务。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养老服务网络的重要支撑。应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通过社会招聘、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等多元化渠道,广泛吸纳重点就业人群投身养老服务事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养老服务人才。同时,强化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补贴等政策,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四是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是构建养老服务网络的重要途径。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参与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对由社会组织、企业开办的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土地税费优惠、新增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医养结合补贴等优惠措施。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和管理,推动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保障,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王一乔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