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有理丨AI会取代记者?四位专家为何一致Say No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1-07 14:59

有这样一群人,站在时代潮头,定格“高光时刻”;深入新闻现场,记录事实真相;观察平凡生活,捕捉动人瞬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记者。虽被称为“无冕之王”,记者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网络上的“犀利断言”:有人说,记者行业正在走下坡路;有人说,自媒体冲击下,记者不再被需要;有人说,越来越多的AI“加入”媒体,它们会取代记者;有人说,记者写的文字稿没人愿意看了……面对这些声音,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记者采访了几位深耕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听听他们对此的看法。

记者行业正在走下坡路?这个观点片面了

提及记者行业正在走下坡路的说法,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融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培源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公允地看,如果单纯从营收的角度来看,部分媒体可能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消亡论’、‘寒冬论’也被提了很多年,从传播大语境下来看,这个时代是越来越需要传播并且需要懂传播的人,记者就是传播大环境中最重要的一支队伍。”他说,技术的迭代让表达变得容易了,所有人都可以传播,但是高效的表达、高质量内容的生产反而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记者这个行业不仅不是一个岌岌可危的行业,反而是一个越来越凸显它公共价值且未来越来越好的行业。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琼对此持相同观点,她说:网络化时代,公众对权威信息的需求并未消失,反而随着信息环境的复杂性提升变得更为迫切。记者行业在未来将继续担当重要的社会角色,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揭露真相、推动社会进步。

她认为,尽管记者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挑战也促使记者行业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转型。通过深度报道、多元化的媒体形式、技术创新和新商业模式,记者行业不仅得以适应当下的环境,还在新的传播格局中找到了继续发展的路径。正因为如此,当下环境的发展反而为记者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和前景。

AI会取代记者? NO NO NO!

“不能代替!”周培源的回答斩钉截铁。

他说,作为新质生产力,像ChatGPT以及各类人工智能,可以极大赋能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技术,合理善用这些技术和平台,让工作能够事半功倍,这是技术赋予我们所有人包括记者的一个极大便利。

“人工智能可以短时间内便捷高效生产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甚至未来数字人。我觉得除了物性和技术之外,人性和人情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我经常会感觉这个时代有两端,一端是物性的,一端是人性的。新闻学是人学,新闻传播是做人的工作,我觉得在AI这个时代更需要记者去追问和抚慰人心,达到一个更好的共情传播的效果。”周培源说。

因为公众对新闻领域AI犯错的容忍度或容错率比较低,此外,记者担负的非常重要的职责是向整个社会供给事实,而向社会提供事实不是AI的长项。所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陈辉认为,即使AI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记者也不太容易被AI取代。

“我认为它终究不能代替人脑的一些功能,比如信息把关功能。”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庞华接受采访时说:随着AIGC的发展,这两年Sora、ChatGPT等一些AI技术软件确实对记者以及其他各大行业带来了冲击,但是这些技术只是通过拟人化的思维来做一些文字的工作,比如组稿、撰写、信息抓取拆分组合,并且AI很难写出令人共情温暖的真实内容,只有记者用职业精神和职业眼光写出的非常细微的内容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党琼表示,记者具备专业素养和知识积累,尤其是在复杂、重大的深度调研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跟人文关怀,这些是AI代替不了的。

自媒体冲击下,还需要记者吗?  有冲击但记者不可或缺!

“不管自媒体如何发展,专业的记者仍然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程度、哪个阶段,人们都需要通过周围事实的变动去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这个责任就落在记者身上。”陈辉说。

庞华告诉记者,她研究了将近十几年的社交媒体,从媒介的发展史来看,尽管现在社交媒体的种类和数量达到了很大的量级,但是内容供给参差不齐,会产生一些虚假信息以及信息过载等问题,专业的记者对于信息筛查审核的素养能力是自媒体无法达到的。

“自媒体确实对记者的作用有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平时在获取权威信息时还是相信记者。”党琼认为,虽然说自媒体能够带来信息,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家很难判断真伪,而记者则奔走一线获取并为大众提供真实信息。

虽然肯定了记者的地位,但陈辉也吐露了他对记者行业现状的一些看法:觉得目前我们可能有一点走偏的是,媒体上充斥了太多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情绪供给过剩,事实供给不足专业媒体不应该像自媒体那样去“一惊一乍”,比如说搞标题党,应该原原本本地向社会报告你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动,把这个事实情况告诉公众,至于这些事实能够调动哪些情绪、能够做出哪些决策由读者自己去把握,记者不要总想着去影响别人或者操纵别人的情绪。

此外,我们的专业媒体不够专业,国外的社交媒体不管是Facebook或者是原来的Twitter也就是现在的x,上面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都是来自专业媒体领域的,而我们的社交媒体,不管是短视频还是微博上,现在意见领袖来源比较多样。

短视频时代,文字稿还有人看吗?当然!

当大家都去关注短视频、去把时间留给短视频的时候,文字稿就不重要了吗?

针对这个问题,周培源表示,现代社会是视频化传播的时代,大家把每天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的资源都放在了这个短视频上。“我觉得它有两面,一面呢我们要正向和积极地来看待,短视频确实成了当今主流的一种传播媒介,我们应该用好短视频来讲好故事、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短视频、文字、图片都是我们可以综合采用的多种的传播手段,我们既可以做好视频新闻,也可以做好文字报道,也可以做好图片报道,我觉得三者是并行不悖的。”

周培源认为,记者参与和记录时代有多种方式,而文字是非常古典且经典的方式。越是大时代越需要有扛鼎之作,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年来,很多重大主题的报道当中文字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就是大时代需要有大作品,文字在这个大时代是大有可为的。

陈辉则认为,深度报道对于读者来讲是有一定门槛的,因为有些人可能不需要了解深度或者是专业的内容,他可能只是到媒体上找一些娱乐内容做一下消遣、打发一下时间。比较专业的或者是在我们看来比较精深的内容,本身的受众群体可能就是比较有限的。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人都来看我们的比较专业或者是精深的内容。

通讯是比较特殊的体裁,除非是这个社会上发生了重大的突发事件,对大家冲击比较大,直接影响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或者是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力,这时大家可能才会短暂地把注意力聚焦到专业的媒体报纸上来,其实大部分时间可能他不倾向于一板一眼地去看文字记者的一个报道。

对于好记者的标准,陈辉认为一条就够了:以专业的方式、准确地把社会上发生的跟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传达给公众。即向公众提供事实,且这个事实是重要的事实。

记者节到了,我想对你说……

在祝福记者朋友节日快乐的同时,他们还有这些话说——

周培源:在这个技术深度内嵌到社会传播的时代,我们应该拥抱技术、拥抱物性,同时牢记新闻是人的工作、是人学,物性加人性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最美好的状态。

党琼:记者既是时代的瞭望者,也是参与公共事务和推动公共事务得到极大讨论的一群最可爱的人,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多出精品,一起见证这个时代的发展。感谢和感恩记者,记者行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与价值会越来越凸显。

庞华:尽管记者行业面临新媒体及AIGC等新兴技术的挑战,还是希望每位记者能够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一路春光。(策划/姜秋霞 文字/申久燕 视频/冯佳宁 海报/胡瀚泽 特别感谢/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