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
□程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书记楼阳生近日在河南科技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注重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融通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应用研究牵引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作为研发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基础研究能力,助力构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全链条贯通机制,是我省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高地的迫切需求。
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搭建协同研发平台。科技型企业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更容易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基础研究积累越扎实,企业消化、吸收、转化既有技术进行二次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建议结合我省创新资源禀赋,前瞻性梳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重点方向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科研平台,为企业搭建各类基础研究空间提供便利。引导建立由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非国有企业广泛参与的基础研究机构。鼓励重点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研发分中心加盟、会员制发展、联合研究、项目或课题委托、联合建立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与优势研究单位开展基础研究合作。进一步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出台激励政策,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互补,避免科技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协调平台运行机制,围绕平台,提升产学研各类主体双向对接的流畅度,以基础研究合作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突破。
坚持人才强省,营造能引进人和留住人的环境。持续优化引进人和留住人的环境,推动制度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机制。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尊重人才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服务的价值。强化人才项目、称号之间的区分度,提升资助效率,以项目、称号为抓手,加快国家级科创人才培育。增加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挖掘有潜力的青年科创人员并加大培养力度,改变重引进、轻培养模式,使有创造力、有情怀、有热情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获得施展才干的舞台。探索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挂职”机制,将企业界研发精英引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联合研发、学生培养、课程开发等合作。同时为高层次人才引育创造宜居的外部环境。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配套,参照先进地区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员的基础薪酬和待遇,增加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使有创造力的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深化机制改革,筑牢产业需求导向的创新体系。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既要更加尊重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又要保持对产业技术演化的关切。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工作应做到“两个对接”。一方面对接理论研究的前沿,以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原创性理论突破提升我省科技创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借力实践中的难题凝练科学研究问题,提升科学研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健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和技术市场交易机制。完善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契约关系,明确合作中的责权利安排,是推进广泛研发合作的前提。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研发战略协同,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完善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合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坚持营造环境,引育并重,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人才集聚是创新高地形成的前提。自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推进部署提出以来,河南省科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共引进80位高层次人才,博士、博士后近400人。建议系统梳理领军人才在我省各行业中的分布,短期以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解燃眉之急,长期以培育国内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为牵引增强省内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建议安排专项经费进一步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汇聚各类人才进行创新创业。整合资源,不遗余力支持企业基础创新。政府成立产业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进行创新,提高研发资金的资助与使用效率。应注重对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基础研究能力的保全,避免科技人才流失,让企业不间断地开展基础研究助力转型升级。强化联系,打造科学家网络。鼓励各研发主体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合作技术攻关、学术兼职或联合创业等活动,鼓励人才积极参与跨国合作,打造日渐完善、活跃的科学家网络。全面激活创新积极性,培育基础扎实、主体多元、点线面结合的创新环境。
学习省外经验,保持密切的对外联系。科创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我省科创平台的建设成果竞相涌现。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科创飞地建设。嵌入省外教育科技发达的创新圈,弥补我省顶尖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劣势。围绕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以产业集群为牵引,吸引一批具有技术潜力的企业创新力量汇聚郑州,形成“研发在郑州、转换在地市”的创新生态格局。以更优创新生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合,提升郑州在全省的“创新首位度”和国内国际影响力。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需要,针对我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困难,通过科创飞地异地聘用高层次人才,实现战略科学家和关键研发人员“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在重大核心技术突破中发挥更多河南力量。
(作者系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