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文艺讲话”精神 《东方艺术》10年发展新成就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发表十周年,十年来我省文艺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贯彻“文艺讲话”精神,文艺工作呈现新面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我省文艺类期刊积极贯彻“文艺讲话”精神,从多个角度展现我省文艺发展新成就、反映时代新风貌,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东方艺术》作为我省文艺类期刊的代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以戏剧艺术为重点,兼顾书法、绘画、影视、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坚持以文艺评论的方式讲政治,评论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不断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
第一,从多个角度宣传河南文艺界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展现河南由戏曲大省向戏曲强省、文化大省转变的发展成就,彰显河南文艺界在全国的重要影响力。2022年第6期刊发的《用生命写作的剧作家》一文在介绍我省著名剧作家杨林的话剧作品《天空,还是那片天空!》的创作过程、探讨其艺术成就的同时,向读者讲述了杨林用生命写作的感人故事,总结了杨林话剧的突出特点与独特价值,客观评价了杨林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重要贡献。正如评论者所指出的,杨林有最深的人文情怀,他带着生命的体温去关注笔下的人物,作品的关注点是人性的变化。对人的发现,对人困境的描述,对人在某种特定戏剧情景当中的表达,是杨林的本领。他扎根生活,用心、用情、用生命写作,作品中一直充满希望和温暖。杨林的价值在于他用他的戏剧作品思考生活与历史。杨林的作品及其精神品格、人格魅力对于河南文艺界乃至中国文艺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开设“中原艺术名家访谈”专栏集中宣传中原艺术名家,弘扬老一代艺术家的精神。2023年第2期刊发的《满怀赤城皆因戏 汇溪成河为民歌》一文,详细介绍了豫剧表演艺术家刘忠河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展现了他一直坚持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推陈出新的戏剧人生。他既能学习、借鉴前辈艺术名家的艺术风格,又能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为老百姓演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一部部凝聚着民间正义与社会正气的作品去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这些艺术经验和艺术品格值得年轻文艺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第二,通过多种艺术门类的新成就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022年第6期刊发的重磅力作《十个关键词盘点河南非遗这十年》,从建章立制、夯实根基、分类施策、文明互鉴、活力传承、融合先行等十个方面,回顾、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在非遗保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既有宏观总结,又有细节展示,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既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河南非遗保护这十年所做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又能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既古香古色又鲜活时尚的独特魅力,增强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新时期以来上海戏曲域外演出》(2023年第4期)一文充分展示了上海戏曲海外交流的成果,总结了上海戏曲域外演出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东方戏曲表现形式如何与西方戏剧融合发展的创新性表达方式,为中国戏曲艺术如何打破中外文化壁垒、积极开拓交流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海外观众对中国戏曲的接受与共鸣,一方面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2023年第5期刊发的《富春江,阅尽江湖几多潮》与《氤氲山水间:〈春江水暖〉中的社会寓言》两篇文章分别通过戏剧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前者通过对越剧新作《富春山居图》的赏析,展现了新一代导演如何在尊重越剧审美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性的叙事语言与表现手法,展示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内在意蕴,充分彰显富阳的山水、人文之美。后者通过对电影《春江水暖》的分析,探讨导演如何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中汲取灵感,通过鲜活而富有内涵的镜头语言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表达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实现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存。
第三,关注文艺领域的新现象、新变化,聚焦文艺热点现象,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弘扬正能量。《近十年严肃文学改编电视剧初探》(2024年第1期)一文,以近十年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繁花》等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表征、改编策略、价值引领三个方面,分析这些电视剧如何实现从文学到电视的转换,如何在严肃文学与电视剧二者的相互妥协与抗衡过程中,弥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从而实现共生共存、共同繁荣。文中提及的电视剧都是近年深受观众喜爱、并引起热烈讨论的作品,极具代表性,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阅读与观看记忆,进一步产生共情和深入思考 。《论新主流党史题材电影的民族化诗性美学》(2023年第1期)一文以近年获得广泛好评的新主流党史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展现中国电影人如何通过影像书写与叙事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历程、表现优秀共产党人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总结优秀电影人通过本土化的演绎与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凸显中国风范、凝聚中国力量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电影如何在继承中国文艺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狂飙〉:精细的底层刻画与稳准的价值观表达》(2023年第1期)一文关注引发热议的现象级电视剧《狂飙》,以学术的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文章将这部作品放置在反腐扫黑除恶类影片的大视域下,探讨其如何通过精心的底层刻画传达出稳准的价值观,总结该剧创作中的创新与突破,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此类题材影视作品的健康发展。
第四,注重艺术理论建设,既能客观总结多种艺术门类创作实践的创新性成就,又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的建议,积极为文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守与攻之间触探戏曲新边界》(2023年第1期)与《走出与回归:戏曲的新空间究竟在哪里?》(2024年第2期)两篇文章分别盘点2022年、2023年中国戏曲领域的热点现象,客观、冷静地总结戏曲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积极探讨戏曲艺术在新媒介时代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前者提出并思考了戏曲创作者如何立足中华大地生动立体地讲好中国故事,如何通过对艺术“新”经典的展示实现对“旧”经典的接续,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媒介吸纳时代元素、表达时代诉求、满足观众需求等具体问题;后者指出,当代戏曲人需要走出传统剧场,超越既定认知,摆脱固化观念,回到戏曲表演的初心,在 “走出”与“回归”的二元关系间形成属于戏曲自身的动态平衡,才有可能开拓出自己的新天地。这些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当前豫剧的传播困境与对策探析》(2023年第4期)一文,在分析新媒介技术发展对传统艺术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基础上,揭示了豫剧在剧本创作、表演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就豫剧如何借鉴其他剧种的成功经验,如何在继承传统豫剧美学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艺术手法与话语体系积极回应时代审美诉求,对如何以新的载体展现豫剧在当代的意义、实现豫剧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历史性 国际性 时代性——“一带一路”美术创作的三种价值取向》(2024年第2期)一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出“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首展)”参展作品蕴含的价值取向。文章认为这些作品体现了当今大型主题性创作的最高境界,蕴含着历史性、国际性、时代性等关键特质,能够向世界传达出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恢宏的中国气象,表现出中国艺术家在美术领域进行勤勉耕耘的中国经验,这些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美术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屠青,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副编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