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以新质生产力撬动绿色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1-21 10:4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如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已然成为当前中国迈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要论断表明,绿色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原则和根本导向,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构建绿色创新平台,激发绿色生产力要素活力

新质生产力借助数字技术的快速演进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向数字化维度转型。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在减污降碳治理上的运用能够契合当前推行的治理方式转变理念,能够同时从根源和末端两方面对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治理,推动减污降碳治理增效,不断释放绿色动能。2023年,河南发布《河南省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2023)》,汇总了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筛选出48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近年来,河南省先后组织实施绿色低碳领域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83项,建设绿色低碳领域省级科研创新平台400余家,大幅提升了河南碳排放双控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发展动力,一是能够推动生产变革,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通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变革,加大产品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开发推广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推动企业实现技术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装备信息化,从而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能源消耗减少。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前沿绿色技术研发,打破资源瓶颈。加快推进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黄淮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深耕减污降碳、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物治理等科技研发领域。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技术升级,充分发挥末端治理效应。提质发展钢铁、化工、新能源、节能降碳环保材料等先进材料,改造提升矿山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传统优势装备,巩固提升节能电机、污染治理装备、监测仪器等领域优势,补齐相关关键核心零部件短板,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供给能力。四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协同效应。鼓励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搭建,培育具有高度协同性的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共享平台,通过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协同效应,提高绿色创新的协同性、环境污染监管的实时性以及污染治理的有效性。

二、优化新旧能源互补,提升绿色生产力能源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同样也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河南省切实抓好“减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重点实施新能源提质、清洁能源外引、煤电转型升级、电力网源储优化、煤炭稳产增储、油气保障能力提升等六大工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结构性占比,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绿色低碳底色。2023年,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新能源装机超6000万千瓦,迈入全国前五。截至2024年9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7337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其中分散式风电装机居全国第一位。

瞄准“高效清洁”优化能源结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要持续抓好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和利用,继续发挥煤炭、煤电能源的兜底保障能力。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以科技赋能煤炭产业发展,推进绿色智能煤矿建设,优化河南省煤炭产量与结构。有序布局建设先进煤电,逐步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等“三改”联动,保持煤电装机合理裕度。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围绕《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稳步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特别是在氢能领域逐步形成“制、储、运、用”氢能产业链条,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推进工业、农业、交通等能源消费重点领域结构调整,抢抓能源科技革命先机,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提升一大批减碳降碳技术应用覆盖水平,突出能源市场配置功能,推动河南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绿色生产力关键引擎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新质生产力基于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形态,能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释放充分潜力。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速绿色技术在各生产要素间流动,发挥绿色乘数效应,形成一种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河南把“一转带三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抓手,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自2023年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的工作推进方案》以来,河南把壮大“7+28+N”群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构建高质量优势链群体系。

河南传统产业占比高,企业大多居于产业链中端,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度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实现绿色生产力的放大、倍增效果,不仅能够增加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数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和数据要素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资料,既是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重要彰显,又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注重绿色技术对工业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改造、提升作用。重点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以数字技术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的绿色精益化、工业管理的绿色智慧化和工业资源循环的绿色高效化;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二是要在文旅、商业、酒店、物流等服务业发展中全面倡导绿色、健康理念。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广无纸化服务,通过App等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选择;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要积极推进智能化物流建设,支持物流企业搭建数字化仓库和数字化运力平台,减少运行消耗,提升运营效率。三是通过农业转型升级改造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智慧化网络农业生态系统,减少农业生产主体减污降碳成本,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四是要强化产业链中各行业间的协作融合,建立高效、协同、互利的业务合作模式,搭建信息共享、网络互联、平台互通的数字化、绿色化创新系统,降低产品在生产环节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消费环节的环境污染排放。

【作者:吕康妮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本文系2024 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数实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项目编号:XMSB20240712027)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