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话语,增强思政引领力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2-09 09: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新时代,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在创新思政话语上下功夫。

一、创新思政话语内容,增强思政内容引领力

创新历史话语、文本话语、时代话语,进而创新思政话语内容,增强思政内容引领力。

第一,历史话语创新是思政话语内容创新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话语创新的“根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新时代,创新思政话语内容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熟悉的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第二,文本话语创新是思政话语内容创新的核心。文本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成熟的话语内容。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为了符合当时的政治任务,思政话语内容也会不尽相同。马克思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命力“在于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和,思政话语要与现实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对党历史上思政文本话语进行整理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本话语,扬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文本话语。

第三,时代话语创新是思政话语内容创新的源泉。思政话语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聚焦时代主题和发展现状,反映时代变化。时代话语要求思政话语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创造的伟大成就。首先,时代话语应包含新时代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创造的伟大成就,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话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群众。其次,时代话语应包含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话语,人民群众在现实交往中形成的生活话语凸显了时代性,思政话语内容创新就是要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新的话语理念、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将群众零散化、简单化、通俗化的生活话语提炼和总结成蕴含时代性的思政话语。

二、创新思政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思政形式吸引力

创新思政话语表达方式,善用故事化、艺术化、大众化表达方式,增强思政形式吸引力。

第一,言之有趣——善用故事化表达。小故事,大道理。讲故事能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拉近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打破形骸间隔。思政话语能通过故事阐述道理、表达情感,以生动精彩的故事,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既彰显了“四个自信”又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新时代,思政话语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政治主张、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出去。这样,思政话语才能变得易接受、易听懂、易传播。

第二,言之有术——善用艺术化表达。语言是一门艺术,话语表达是一种技巧,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能如春风化雨,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受众理解、接受思政话语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图并自觉运用到实践中。新时代,在思政话语传播过程中话语传播主体应多以比喻、排比、例证等修辞手法,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话语转换成生动鲜活的日常话语。

第三,言之有情——善用大众化表达。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阐述思政话语是新时代思政话语表达方式创新的前进方向,列宁指出:“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议和结论。”新时代,思政话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的语言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叙述从理论话语转向大众话语,从文本话语转向生活话语,从口号话语转向实践话语。

三、创新思政话语传播方式,增强思政数智引领力

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拓展了思政话语传播渠道,重构了思政话语传播机理。数智技术时代,善于创新思政话语传播方式,增强思政数智引领力。

第一,充分利用智媒平台。新一代智媒平台相较于线下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效度高、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社交媒体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例如,文字信息发送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信息发送平台快手、抖音、B站,通过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互动,思政话语能够更加灵活、迅速地触达大众。利用这些智媒平台发布思政相关内容已成为当前思政话语传播的主要方式。

第二,充分挖掘新型数智技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已然改变了思政话语传播生态。首先,大数据分析可描绘用户数字画像,根据用户内容选择偏好和行为习惯推送强相关思政话语以达到精准育人;其次,5G+虚拟现实打造沉浸式教学,以场景化传播取代话语传播、视频传播取代文字传播,使思政文字活起来、动起来;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自主学习吸收精准思政话语信息,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可及时、专业、精准地答疑解惑,增强受众对思政话语的理解和认知。

第三,充分融合旧有传播方式。思政话语的传播不应局限于课堂或书本,而应主动与文化和娱乐领域跨界融合,利用多元文化形式传递思政话语。例如,将影视剧与思政内容结合:通过红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来传播思政内容。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还以隐性教育方式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将文艺作品与思政内容结合,以音乐、舞台剧等流行的文艺方式进行思政内容传播,创作和推广具有爱国主题的歌曲、舞台剧,让艺术成为思政话语传播的有效方式。与文化、娱乐、艺术等领域进行跨界融合,使思政话语更具趣味性和亲和力,增强了思政话语的传播效果。

【作者:李海涛、吴永学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本文为2024 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智赋能研究生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SJGLX0990)阶段性成果】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