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命脉·国脉丨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评议
编者按
水脉即命脉,水脉即国脉。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是旨在破解中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问题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就,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ZS093)共同推出《水脉·命脉·国脉》专栏并有奖征文,学术中原将持续刊发优秀投稿,敬请关注。
今天刊发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刚的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评议》。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成根源研究、核心要义研究、基本特征研究、当代价值研究、弘扬路径研究。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学科单一、内容重复、思路偏狭、视野不广。因此,展望未来的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有必要强化研究的学科关联、突出研究的内容创新、拓展研究的多维思路、增添研究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南水北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构想于20世纪50年代,目的是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人民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党中央结合我国水资源分配的状况以及工程设计的可实施性,对50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后,确立实施南水北调这一调水工程。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截至2023年9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超65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这不仅实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渴望已久的一渠清水向北流的梦想,而且诞生了伟大的南水北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的传承,延续了党的红色血脉。因此,应当充分阐释南水北调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生成根源研究
研究南水北调精神的生成根源,能够更加充分理解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才淦认为,“在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南水北调工程为其奠定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拓展路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为其指明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其施肥沃土”[1](P13-17)。王心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南水北调精神之根,红色基因的历史血脉是南水北调精神之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精神是南水北调精神之魂”[2](P27-29)。学者们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生成根源的研究成果颇丰,普遍认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南水北调工程社会实践的磨砺。南水北调精神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广大干群为南水北调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促进了伟大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在这项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调水工程中,在工程建设、拆迁安置、家园重建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重情义、讲谦让、顾大局、能奉献的精神,党员干群的宽广胸怀和优秀文化品质,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基因。
(二)核心要义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义在学术界并未形成共识。郭度认为,“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义是调水为民、统筹协作。南水北调工程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群众解决用水问题”[3](P6-11)。黄荣杰认为,“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忠诚奉献、大爱报国”[4](P83-8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P6-29)。总体来看,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国家精神,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精神,以大局为重、秉持爱国热忱和奉献之心的移民精神。南水北调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到最后的成功,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精神。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南水北调建设工程遇到了许多的技术难题和重重阻碍。但是,工程建设人员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以科学为本带动创新,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创新,攻克难关。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群众始终以国家整体大局为重,甘愿为国家发展建设牺牲奉献,为了让更多人喝上用上干净的水,毅然做出了移民的决定,体现了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移民精神。
(三)基本特征研究
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基本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谷佳媚认为,“南水北调精神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群众性、时代性的特征”[6](P11-15)。正是创造性的构想激发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的奋斗激情和昂扬斗志,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调水工程。在南水北调移民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秉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促进广大移民顺利安置。探讨南水北调精神的基本特征,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南水北调精神的丰富内涵。南水北调精神基本特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战略。南水北调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勇往直前。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继承和发扬南水北调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南水北调精神的真谛。
(四)当代价值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迎来崭新面貌,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必须充分挖掘南水北调精神的当代价值。孟尧尧认为,“南水北调精神能够彰显我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7](P15-19)。向德林认为,“南水北调精神有利于我们筑牢理想信念,改善生活作风,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8](P6)。南水北调精神生动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南水北调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精神指引。为此,一些学者将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合在一起,认为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契机,以及提升学校思政教师政治素养的新路径。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体现其实践价值和现实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深刻认识,以南水北调精神塑造价值观念。
(五)弘扬路径研究
南水北调精神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有必要予以弘扬和传承。孔国庆认为,“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要结合新时代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借助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南水北调精神,增强人民群众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同”[9](P86-88)。张秀丽认为,“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要丰富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形式和内容,构建立体化传播体系,增强南水北调精神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体验,努力探索新时代南水北调精神弘扬和传播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不断提升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0](P93-95)。南水北调精神内涵丰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必须与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纵观近些年对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主要是在一些宏观领域聚焦弘扬路径,而对微观领域的路径探讨则相对缺乏,例如部分学者强调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但是对于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怎样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讲解南水北调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等具体实施过程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扬,未来有必要在细处落实上下功夫,既要注重宏大叙事,也要注意微观实操,更好地探讨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路径,使南水北调精神得到切实的弘扬与传承。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主要局限
(一)学科单一
南水北调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水资源与环境工程两类学科的联系比较密切,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这两大学科,从而导致这一研究涉及的学科不够广泛、过于单一,其他相近学科并未出现较大范围的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成果。根据对已发表的学术期刊的检索,可以发现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科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多,分别从工程建设角度和精神研究角度对南水北调展开研究,研究的学科分布均呈现出较高的集中度。高校作为南水北调精神的主要研究机构,不少学者在探讨南水北调精神时并未运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南水北调精神这一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出现了学科单一的问题。针对南水北调精神存在的学科单一的局限与不足,应当对症下药,从不同的学科着手,探讨不同学科与南水北调精神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其内涵与价值,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展开对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
(二)内容重复
尽管学术界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但是在研究内容方面暴露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为研究内容重复性较高,许多学者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基本特征、当代价值、弘扬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只是紧紧围绕着学术界已有的观点进行阐述,并未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存在趋易避难、盲目跟风的现象,不少研究浅尝辄止、流于表面。有些学者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只是从重复单一的切入点进行审视,尚未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的解读,对南水北调精神进行理性思考的学理研究较少。众多学者在研究南水北调精神时会出现内容重复的弊端,这表明学者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存在缺陷,应该注重对南水北调精神内核进行深度解读。此外,不少学者的研究没有系统准确地把握南水北调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功能等,从而导致对其内容的理解片面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的整体研究过程中,学者对其形成过程、时代价值的关注较多,但对其具体形式、弘扬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较浅。针对南水北调精神研究存在的内容重复这一局限与不足,应当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南水北调精神,结合新的时代发展条件,拓展研究南水北调精神的丰富内容。
(三)思路偏狭
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局限性还体现在缺乏问题意识、研究思路偏狭。大多数学者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尚未达到实质性的宣传效果。例如,在南水北调精神的宣传弘扬中,仅仅对党员干部实行理论宣传法,将宣传范围局限在党员干部群体,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宣传范围,不利于扩大宣传效果。同时,对于弘扬载体的运用不能灵活变通,不利于充分发挥每一种传播载体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进一步研究。例如,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相关板块,在南水北调建设年鉴、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以及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纪录片、报纸、期刊等,由于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且缺少专业人员的讲解,传播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人民群众无法深入学习、了解并掌握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相关知识。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只是从宏观方面针对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会议精神、报告内容等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当代价值。但是从微观层面,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路径探讨较为缺乏,其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虽然不少学者提出要深入学习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但都只是一笔带过,对于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南水北调精神、如何强化弘扬等问题却未能深入研究。这就造成了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相关研究在问题的解决上缺乏实际操作性,并未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使其缺乏鲜活性和生命力。
(四)视野不广
当前,学术界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基本特征、当代价值、弘扬路径等的研究,同质性较高,研究表现为片面化、碎片化。就目前而言,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进展还没有南水北调工程进展得顺利。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只看到了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理论价值而没有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实践价值和当代意义。简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也存在视野不广的问题。不少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局限于南水北调工程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孕育出的伟大精神,其跨学科视角的研究成果不多。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学术界应当深入研究南水北调精神,拓宽研究视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开对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探讨南水北调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深入挖掘南水北调故事资源,开展特色学术讲座活动或报告研讨会,邀请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和移民群众讲述自身经历及心得体会,实现南水北调相关故事跨区域、跨人群传播,充分重视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提取。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精神研究展望
(一)强化研究的学科关联
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要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注重强化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学科关联。对于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其精神内涵的深入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主流学科,而应加强其与政治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各学科研究体系。当然,建立学科之间的关联并非易事,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特点,加强交流与沟通,从一些特有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不同的学科视角探讨南水北调精神的相关主题,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优势互补。例如,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深入研究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的当代价值,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人了解南水北调精神,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历程,让更多的人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坚守岗位的施工人员、认真负责的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群众、奉献在一线的党员干部等艰苦奋斗的心路历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二)突出研究的内容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南水北调精神是一种持续创新的文化精神,只有突出研究的内容创新才能实现南水北调精神的当代价值。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应注重内容创新,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南水北调精神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系,只有把研究内容的创新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推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发展进步,才能进一步挖掘和彰显南水北调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时代内涵。一方面,创新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内容,首先还是需要从基本议题出发,即从南水北调精神的生成根源、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当代价值、弘扬路径等方面做出详细而深刻的解读与阐述。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赋予南水北调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对南水北调精神展开新解读、新诠释,时刻保持南水北调精神研究对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关切度。因此,要以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南水北调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内容。
(三)拓展研究的多维思路
只有不断拓展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新思路,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这一精神的全部样态和深层意蕴,更好地找寻其所彰显的现代意义和思想价值。因此,对于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固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也不可采用守旧的方式方法,而应从多方面、多领域、多角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突破。例如,对于南水北调精神中所蕴含的移民精神,既可以从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与其他各种工程建设精神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研究中深入探讨南水北调精神的深刻内涵,拓展研究的多维思路;也可以从涉及的不同主体,深刻阐述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念,忠诚担当、甘于奉献,广大库区移民为实现南水北调大爱报国、搬离旧地;又可以根据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拓宽研究思路。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要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细枝末节的小事串联起来,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对此,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过程中,要始终秉承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拓展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新思路,尝试使用一些新型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史论分析法等,让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可以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报纸期刊等多种载体共同运用的原则,对南水北调精神进行弘扬与传承,有效扩大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范围,注重微观层面的技术分析,强化有关现实问题的功能探讨。
(四)增添研究的国际视野
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而应增添研究的国际视野,在南水北调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发掘其所蕴藏的世界意义,不断增强与扩大其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南水北调精神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缩影和当代诠释。面对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学术界的各位学者,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学术界更加重视对南水北调精神的相关研究,促进报纸、期刊、论文对其研究更加深入,深入挖掘南水北调精神彰显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全国知名院校尤其是水利院校,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研究南水北调精神的责任,拓宽研究的国际视野。为此,基于国际视野的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亟待提上研究日程。
四、结语
南水北调精神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对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有序开展以及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实践仍在继续,学术界仍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义、当代价值、弘扬路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南水北调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也会出现新的转变。南水北调精神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术的探索等多方面得以加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1]。从南水北调工程中孕育而成的南水北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精神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筑牢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的鲜明的精神标志。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既是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才淦.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8.
[2]王心悦.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河南大学学位论文,2019.
[3]郭度,阚德未,郭珂.南水北调精神内涵新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02).
[4]黄荣杰.在新时代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06).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创造,2022(11).
[6]谷佳媚,杨利英.南水北调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产生逻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2(01).
[7]孟尧尧,赵善庆.略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03).
[8]向德林.新时代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探析[C]//河海大学,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2022(第十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2022.
[9]孔国庆.南水北调精神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略论[J].南都学坛,2019(04).
[10]张秀丽.微时代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2).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研究”(项目编号:2024ZT12)】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