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汉: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日前,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基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更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既是对文化本质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服务人民、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由谁享”的根本问题。
坚持文化服务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需要物质的丰富,也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离开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文化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靠谁的问题。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品格底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多年厚重的灿烂文明,源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自信基因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历史与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繁荣是以文化自信自强作为强大精神支撑的,而走向衰弱和动荡,往往与人民失去文化自信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文化自信进行论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立深化了我们对坚定文化自信的认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的文化担当。习近平文化思想,让我们“知其所来”,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定力;让我们“识其所在”,增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自觉;让我们“明其所往”,坚持走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总体方法论
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显著标识,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总体方法论。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守正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同时又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两个结合”方法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坚持守正创新这一总体方法论的重大理论成果。
“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话语,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突出强调了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总体方法论特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建设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顺势而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使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在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党和人民新的文化使命,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创造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文化使命超越了“文明冲突论”,倡导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新图景;超越了“西方中心论”,提出以人为本、交流互鉴、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价值主张,开创了发展中国家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超越了“国强必霸论”,高举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超越了“历史终结论”,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新的文化使命的提出,在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上,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野中,指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方向,把党的文化自信推向了新高度,把党的推进文化创新的历史自觉推向了新高度。
(作者:刘军汉,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