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命脉·国脉丨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2-23 10:29

编者按

水脉即命脉,水脉即国脉。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是旨在破解中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问题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就,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ZS093)共同推出《水脉·命脉·国脉》专栏并有奖征文,学术中原将持续刊发优秀投稿,敬请关注。

今天刊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郭亮亮的文章《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供水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移民强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象征。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调配,还在其建设过程中孕育出了宝贵的南水北调精神——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艰苦奋斗、创新求精、舍家为国。南水北调精神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务实为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集中体现,这一精神不仅包含了“顾全大局、以人为本、负重拼搏、团结协作”的移民精神,还包含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出独特的时代价值。

一、南水北调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工程自通水以来,工程累计调水量超76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沿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工程,为了顾全国家、民族整体利益,为了国家的建设大局,为了让北方群众用上清澈干净的丹江水,广大库区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识大体、顾大局,毅然决然放弃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抛家舍业,含泪搬迁,背井离乡、远走他乡,主动为国家工程让路,搬迁后靠,确保工程如期开建。他们无怨无悔地配合政府的搬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广大移民征迁干部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和移民后续帮扶工作,淅川县先后有13位同志牺牲在移民工作一线,充分表现出感人至深的担当奉献精神。南水北调工程中还涌现出一大批默默奉献、创新进取的优秀建设者,他们风餐露宿、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工程一线,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质量严格把控,成功攻克膨胀土“工程癌症”,顺利实施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成功在穿黄工程实施复合双层衬砌结构,攻克一项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一世纪工程、国家工程、精品工程。这种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理念,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精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实践中的生动诠释和集中彰显。

二、南水北调精神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坚实纽带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民生工程,涵盖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中线工程涉及豫、冀、京、津四省市,西线工程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这项工程涉及地域广泛,跨越了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浩大工程。从蓝图设计到工程建设,从水资源分配到生态环境保护,从安全调水到持续护水,从水源地的保护到受水区的合理调配与使用,从移民搬迁到后续移民安置,各民族、各地区人民都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摒弃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劳动中增进了解,在奋斗中增强交流、在互惠中彼此感恩,共同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各民族人民正是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感受到彼此之间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紧密联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民因水而结缘,因水而互助,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沟通也日益频繁,进一步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工程建设的土壤中深深扎根。南水北调工程,正是以其宏伟的规模、深远的影响和强大的凝聚力,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进的伟大精神,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推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闪耀着独特而璀璨的光芒。

三、南水北调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

南水北调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深度交融交相辉映的辉煌篇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复杂情况难以想象,东线工程需要沿着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进行输水,然而这些河道历经岁月变迁,存在着河道淤积、堤岸破损、水位落差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同时还要兼顾沿线众多城市的用水需求以及与原有水利设施的协调配合,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工程规划和实施的复杂性。中线工程则要跨越崇山峻岭,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一路向北,途经区域地形起伏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包括岩溶地貌、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条件,使得工程在输水渠道的建设、隧洞的开凿以及倒虹吸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方面都面临着极高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有些问题还是世界性技术难题。此外,还面临水资源的调配与管理、移民搬迁安置、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问题。面对这些种种难题,广大建设者、科研人员、党和政府部门以及沿线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智慧和力量,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在崇山峻岭间开凿隧道,在滔滔江河上搭建桥梁,在广袤大地上铺设管道,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南水北调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不仅成功建成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伟大的世纪工程,也为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和资源调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南水北调精神是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之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南水北调精神正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它宛如一座巍峨的精神灯塔,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汇聚着磅礴的力量,成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力的强大精神支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从设计、施工到中线工程通水,涉及地域之广、参与部门之多、协调难度之大堪称世所罕见。党中央统筹谋划,沿线各省市、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类建设者们紧密携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党中央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水利部门精准规划调水线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交通部门全力保障工程物资运输的畅通无阻;环保部门严格监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文物部门做好文化保护与修复;科研团队与施工队伍紧密合作,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地方政府积极做好移民安置与后勤保障工作;各民族同胞也齐心协力,共同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汇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这种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精神,跨越了地域、行业和民族的界限,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同时,这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孕育和催生的南水北调精神,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卓越典范。南水北调精神正是以其鲜明的实践特质和深刻的价值意蕴,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重大战略工程实施中,如何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如何创造性地传承与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如何卓有成效地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之源,在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持续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