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词 “理”解2024③ | 张莉:为什么必须推动“科技创新”
编者按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即将过去的2024年注定不平凡。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这一年,理论指导着实践,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24年,您推荐的年度理论关键词是什么,为何推荐这个词?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传播学会访谈10位专家学者,请他们一人推荐一词,并围绕这个词回答记者的提问,带我们一起“理”解即将过去的2024年。
第三期,我们邀请到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张莉,她推荐的年度理论关键词是“科技创新”。
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您推荐的年度理论关键词是什么?
张莉:我推荐“科技创新”。
记者:为什么推荐“科技创新”?
张莉:“科技创新”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技术进步是关键。现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则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践。比如新能源汽车结合电池技术、智能化和汽车制造;农业中无人机喷洒农药、基因编辑育种。归根结底,科技创新的目的是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为何要重视科技创新?
答: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关系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这些年,从自行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拨号上网到5G手机,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比如高铁让出行更快,还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让工厂生产更高效,产品更精细。生活中,科技让我们更方便,远程医疗让偏远地区患者也能看名医,AI交通缓解拥堵,无人机送货、扫地机器人提升效率。科技创新早已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只有重视它,社会才能更高效、更绿色、更幸福。
记者:科技创新是如何应用于生产生活的?
答:2024年,科技创新既有顶尖科技突破,也有贴近生活的实用改变。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广了,大模型技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大显身手,比如AI辅助诊断提高了早期癌症的发现率;在新能源领域,钠离子电池让电动车更便宜、更环保;在生物科技方面,用基因编辑技术治愈罕见遗传病的案例让人看到了医学的未来;在太空探索中,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降低了发射成本,同时卫星技术还能帮助农业增效;在制造业方面,智能化“未来工厂”几乎无需人工操作,还能实现零排放。这些成果说明,科技创新已经融入现实,它让生活更美好、让发展更高效。
记者:未来,河南应该如何推动科技创新?
答:河南推动科技创新,关键是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接地气”的路子。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可发展智慧农业,使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帮助农民省钱增产;制造业上,依托郑州、洛阳工业基地,通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提升竞争力;新能源方面,南阳等地发展光伏、风能发电,既环保又带动经济发展。此外,河南还需建设创新平台,如郑州中原科创谷,吸引人才和企业,把“金点子”转化为成果;传统行业也可借助数字经济转型,比如漯河食品加工用智能物流和电商,将特色产品销往全国。科技创新是河南粮仓更稳、制造更强、经济更绿的“助推器”。(策划/姜秋霞 执行/冯佳宁 海报/张舒婷)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