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词 “理”解2024⑩丨赵芳鋆:“新”“潮”两字可概括本年度的黄河文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12-31 10:07

编者按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即将过去的2024年注定不平凡。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这一年,理论指导着实践,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24年,您推荐的年度理论关键词是什么,为何推荐这个词?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传播学会访谈10位专家学者,请他们一人推荐一词,并围绕这个词回答记者的提问,带我们一起“理”解即将过去的2024年。

2024年度理论盘点的最后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原科技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赵芳鋆,她推荐的年度理论关键词是“黄河文化”。

微信图片_20241231103903.jpg

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您推荐的年度理论关键词是什么?

赵芳鋆:我推荐“黄河文化”。

记者:何为“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精神是什么?

赵芳鋆:黄河文化是指古今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从“根”上讲,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黄河文化不仅包括社会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还融合了河洛文化、河湟文化、河汾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文化,逐渐凝结成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多元并存、互鉴共容的开放包容精神,是自强不息、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等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记者:您如何评价2024年我们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的表现?

赵芳鋆:我认为两个字可概括本年度的黄河文化。一个是“新”。“新”是黄河文化的新场景。河南坚持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赋予黄河文化全新表达,让黄河文化项目可参与、可体验、可触摸。2024年12 月 17 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宣传推广活动在洛阳启动,宣传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 5 年来河南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代表的文旅新场景不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成为了解黄河、黄土地特点,探索中华文明的窗口。其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一处空间叫作“河南的土”,上面写着“您从何处来,您为什么而来,请注视这方黄土,这是 215 立方米的黄土”。这 215 立方米的黄土,是从黄河岸边拉来堆砌而成。在墙面上,镌刻着河南 17 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100 多个县区以及 1700 多个乡镇的名字。如果您是河南人,可以在这里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如果您不是河南人,也可以在墙面上找一找属于您的姓氏发源地。该场景让人耳目一新,成为具有标志性的打卡地。

 “新”是黄河文化的新展现。让古都年轻化,展新颜、焕新生。位于河南黄河沿线的四大古都,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殷墟博物馆为例,开展系列研学旅行活动,如《郑州商都通关文牒》《商王的盛宴》《探寻大邑商》《大邑商奇遇记》《商邑翼翼》等研学课程,从甲骨起源到陶器文化,从建筑知识到文物修复,从文化价值到动手寻宝,带领研学旅行活动参与者逐步深入了解早商亳都和城市文脉,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承。

“新”是黄河文化与技术的新融合。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河南省博物院、殷墟博物馆、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以3D、AR、VR、AI等新技术,发展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开创、打造出了更多高品质文旅文创产品。

另一个是“潮”。黄河文化的“潮”体现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新理念与新新产品的展现上。2024年10月2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1+1+N”体系、织就遗产“防护网”、研究阐释文化价值、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黄河河南段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推动建设“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沿黄世界级大遗址公园保护走廊,沿线城市纷纷发力,积极探索“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模式,赢得众多年轻观众的青睐。“飞越清明上河图”、“寻迹洛神赋”、 “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微梦大梁门”等项目都是移步换景、沉浸式演绎的文旅节目,以时代和历史场景的交融变换,让人们以场景和角色的形式深入其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中国历史根脉。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

赵芳鋆: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为深厚、最为核心、最为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精神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对中华文明的承接。黄河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历史阶段、在旧社会与新社会对人和社会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凝练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进一步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激活融媒体表达力,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为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服务;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主体性,更加利用好、保护好黄河水利资源,使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策划/姜秋霞 执行/冯佳宁 海报/张舒婷)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