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所谓“精髓”,就是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一种理论的精髓,是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贯穿于整个体系发展始终,超越并体现于整个理论各个方面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理论精髓,由于超越了具体观点和原理表述,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其表达形式必然是哲学话语。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但是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
一
从词源上看,“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主要是被看作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他指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首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做出了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的这段论述,精辟地揭示了“实事求是”的三层基本含义: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在进行任何工作、研究或决策时,都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实际情况为依据;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来自客观实际、详细占有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用科学的结论、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里,毛泽东赋予了“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全新内涵,创造性地将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转化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此,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根据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阐释,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正式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
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认识路线。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方法论是世界观具体运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对世界的改变看法是怎样,观察、研究、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就是怎样。对此,毛泽东曾经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明:“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也是一个东西。”
在世界观问题上,归根到底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主义有原则性区别,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过程,它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最根本的规律,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生活,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
第一,实事求是强调物质第一性,就是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客观实际既包括具体的客观事物,又包括人们的实践活动。实事求是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既包括自然规律,也包括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实事求是强调积极探索客观规律以指导实践,就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可以脱离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任意发挥主观作用;而旧唯物主义把规律偶像化,否认人在规律面前的作用,把主观意识看作是客观世界的、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则科学地说明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并且,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揭示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实事求是”中的“求”字,指的就是把事物的客观之“理”转化为主观认识之“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客观事物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亦表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为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行动。
第三,实事求是强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强调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而变化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而毛泽东曾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其原因就在于实事求是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就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以及各种内部、外部联系和关系。“实事”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历史性,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历史发展中。因而,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实事”进行动态的、历史的考察。
总之,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内在地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始终坚持。
(作者:刘丹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