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1-10 10:5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形成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引擎,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不仅需要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更需要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聚焦于本科生层面。相比之下,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无论是在重视程度、教育理念,还是在教育内容、管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和单一性,这种现状既不能适应研究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同时也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于高端创新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钉钉子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扬团结奋斗精神,筑牢研究生思想精神高地,对于研究生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价值之维: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指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丰富价值内涵,明确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地位,清晰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催人奋进,为新时代研究生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为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

(一)培根铸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更能够厚植爱国情怀、铸魂育人、培根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宝贵财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同时,它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和思政课教学的纲领性文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有意识、有目的地深入挖掘和融入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研究生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激发研究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为高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举旗定向: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高举真理旗帜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现象,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详细回顾了新时代十年间我国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与伟大变革,报告内容具体详尽,包含了大量精确的数据和鲜活的事例,生动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在历史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生的深刻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和指引,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能更有效地抵制错误思想认知,高举真理旗帜。党的二十大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将这些内容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更能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中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1]

(三)守正创新:坚守真理正道,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不仅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更彰显着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最新成果。[3]研究生思政教育就是要持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勇担重任、善作善成,不断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和重大意义,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同时,注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将“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四)文明互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明确指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引导研究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增强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二、内容之维: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指向

2023年1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研究生思政教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伟大建党精神、钉钉子精神、人民首创精神、团结奋斗精神等精神内涵,激励研究生争做信念坚定、迎难而上、勇担使命的时代先锋。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研究生争做时代先锋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永葆奋斗底色,以奋进之姿顽强拼搏、英勇斗争,以及对党绝对忠诚、不辜负人民的崇高精神谱系,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源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力量,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广大研究生争做时代先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践行钉钉子精神,培养研究生迎难而上的毅力与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机遇与挑战,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追求与努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对于广大研究生而言,要践行钉钉子精神。

首先,钉子要钉准,方向要正。只有明确了敲击的方向,精确判断落锤的位置,才能确保“榔头”的每一次敲击都敲得准、敲到位、不落空。广大研究生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把党的理想信念装入心中。其次,钉子要钉深,业务要强。广大研究生要在勤奋努力中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增强工作本领,以争当攻坚克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为己任。最后,钉子要钉好,功力要深。一方面,要树立迎难而上的品质,时刻保持自身的过硬素质,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另一方面,需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要牢牢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坚守自我,秉持严谨自律的态度,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

(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研究生创新潜能的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无论是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在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还是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深入群众、开展实地调研,积极畅通民意渠道,确保能够充分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不断总结群众经验,形成新认识、新概括和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要引导广大研究生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密依靠群众、深入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全面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拥有无穷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动力,引领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引领研究生勇担新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百年征程中,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以团结奋斗为基石,广泛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坚定的历史主动和不懈的奋斗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接踵而至的重大风险挑战,[4]成功解决了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完成了许多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发扬团结奋斗精神,深刻领会团结奋斗的重大意义,紧密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内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根本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引领研究生勇担新时代使命,以团结奋斗为动力,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三、实践之维: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行动方略

党的二十大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寄予高度重视和殷切厚望。研究生群体作为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教育培养和思想引领至关重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实现“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对于促进青年创新型人才全方位成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抓手,充实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内容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研究生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和不竭精神动力。只有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的着力点、切入点、融合点,才能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通过学习体会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实践成就,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引导新时代研究生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教育教学,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领悟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研究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信心。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以及全面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精神品格,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批驳各种错误观点、错误思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学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认清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使命。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通过学习宣传贯彻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各行各领域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最新要求,引导研究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辩证关系。

(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搭建研究生“网络”思政资源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研究生思政教育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研究生能够随时获取国内外实时资讯,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合法与非法、有益与有害、真实与虚假的信息,使得部分研究生在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从而产生社会责任感淡化、道德观念淡漠等问题。积极搭建研究生“网络”思政资源平台,深入推行“互联网+党建”“新媒体+思政”“学习强国”等平台建设,拓展网络思政教育空间。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利用网络数字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数字报刊订阅栏、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等融媒体矩阵平台功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微宣讲、主题党课、专题测试等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积极筑牢红色文化网络“防火墙”,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渠道、全方位地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全过程,增强研究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研究生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实现从“他律”到“自律”,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网络侵蚀。

(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依托,推动研究生实践思政走深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研究生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层面,而是要更加突出实践导向,推动研究生思政教育走深走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线索,将研究生思政教育置身于抗击疫情、红色革命遗迹、脱贫攻坚、大国工程现场、乡村振兴等实践一线,在亲身实践中追寻党的足迹、领悟党的奋斗精神、感受红色文化,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百年发展历程。结合研究生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开展研究生研学实践,突出政治性与时代性,实现沉浸式体验自身专业十年的发展历程,探究新时代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学科专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贡献。此外,为研究生研学实践配备专业的思政指导教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主题,有的放矢开展专题实践教学,通过现场调研、实地走访、集中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认识,进一步引导研究生寻找“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信念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青春篇章。

(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纽带,增强研究生思政教师融入能力

影响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在教师。在实际融入过程中,要着重解决高校教师“会不会”“能不能”“怎么办”的问题。首先,高校教师要增强融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使命任务、重要要求等,为有效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高校教师要增强广泛宣传的能力。通过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队,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深入持久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国情和形势政策等系列主题宣传,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把优秀传统文化、国防安全和红色工运历史等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全链条。最后,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融入能力。高校教师要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基本点、时事政策,汲取奋进力量,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专题研讨和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实现“融有目的、融有内容、融有方法、融有效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达到溶盐于水、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N].四川日报,2023-01-09(9).

[2] 申忠玲,孙朋.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导论教学的认识与回应[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0):44-47.

[3] 吴刚平.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党校工作迈上新台阶[J].理论与当代,2022(6):4-8.

[4] 邹沛.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N].江西日报,2023-12-29(12).

[5] 王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2):62-66+74.

(作者:李吉桢  邱佳美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