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2025③丨苗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五个统筹”
编者按:如何抓好转型升级,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做优人才生态,加快人才强省建设?如何抢滩银发经济蓝海,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如何让河南文旅更“出圈”,老家河南更City? 谈经济,谋发展,听TA说!2025年河南两会召开在即,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TA说2025》,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科技金融创新活力、绿色经济生态转型、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今天推出第三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五个统筹”》——
保障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不变的主旋律。近日召开的中共河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这是河南在建设农业强国中必须担起的责任,也是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必然选择。2024年12月20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第二天,省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对“三农”、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研究,提出“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融合,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对202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了进一步要求。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尤其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更要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确保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基本盘不出问题。2024年我国“三农”工作的突出亮点之一,是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依然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释放了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信号。作为农业大省、中原粮仓,河南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上影响举足轻重。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2024年粮食产量1343.9亿斤,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1.4%,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河南需要展现新作为新担当,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夯实基础,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产量产能一起统筹,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粮食产能侧重潜在的、可持续的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长期稳产丰产的基础和后盾。按照之前省里的相关部署和规划,河南力争在2025年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当前,通过耕地面积的扩大来促进粮食增产的空间越来越小,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需要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现在有限的耕地上多产粮。2024年河南以提高粮油综合产能为目标,印发了《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并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率先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从单产上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效果明显。2024年河南粮食单产415.7公斤/亩,比上年增产6.2公斤/亩,增长1.5%,比全国粮食平均单产多21公斤/亩,尤其夏粮单产444.6公斤/亩,比全国夏粮平均单产多69.4公斤/亩,高出18.5%。河南具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良好现实优势和较大潜力空间,要坚持产量产能一起统筹,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产得出、供得上。一方面,稳定播种面积,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用当下实际产量来满足当前的粮食需求;另一方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质保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耕地质量、农业技术水平、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机装备等基础性长期性要素保障,推动河南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确保未来粮食供应不出问题。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数量质量一起统筹,加快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缺一不可。新时代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更包括质量安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相契合。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单纯追求总量增长的传统粮食安全观已经难以适应新需求新变化。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粮食质量提升,因为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坚持数量质量一起统筹,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在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的同时,大力增强质量意识,通过粮食生产端把控、收储环节优化、加工流通可追溯管理等,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逐步提高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增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粮食产品供给。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多渠道、多途径保障肉蛋奶蔬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让人们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从更高的水平上来保障粮食安全。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生产生态一起统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但河南作为主产区,需要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粮食生产,为了提高有限耕地上的粮食产能,需要水、化肥、农药等的大量投入,极易造成农业资源过度消耗、面源污染加剧及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和生态风险加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并明确提出“加快节能降碳增效,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快粮食生产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不能再走以前大水大肥的资源消耗型和生态破坏型老路,坚持生产生态一起统筹是必然选择。要积极发展节种、节水、节肥、节药生产模式,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等工作,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休耕轮作制度,挖掘粮食全环节全链条节约减损降耗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服务价值,促进粮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增产增收一起统筹,提高种粮抓粮积极性。只有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让产粮大县抓粮得实惠、有发展,才能提高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和当地农民务农种粮两个积极性。政策是粮食生产的推动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加力落实财政政策,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2024年,河南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粮食作物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大省级财政补贴力度和产粮大县奖补力度,对稳定抓粮种粮预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25年,在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方面,除了“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这是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缩小河南等主产区与主销区发展差距的有力措施。河南作为横向利益补偿的受偿主体,要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在资金补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横向利益补偿多种方式,与主销区加强粮食产业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通过政策保本、保险兜底、经营增效,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产品品牌建设和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促进河南保粮、兴业、富民和强县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坚持“两新”“两重”一起统筹,提升发展新动能。不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都对2025年“两新”“两重”政策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撬动更多大宗消费;更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其中,“两新”是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农业生产领域涉及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农业设施大棚建设提升等。河南要抓住政策补贴机遇,以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核心,鼓励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将老旧农机设备进行更新,加大对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烘等环节的机械装备更新力度,加快推广应用高效低耗新型现代农机具,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两重”指的是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粮食安全就属于国家重点领域的安全。对标“两重”建设目标任务,在农业领域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单产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与粮食稳产丰产密切相关的项目。2025年,河南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两新”“两重”的新部署新要求,积极争取资金要素保障,推动“两新”“两重”政策在农业领域更大力度、更大范围落地见效,强化粮食生产科技和装备支撑,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增强河南粮食发展新动能。
(作者:苗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