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低空经济为例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1-17 09:39

在全球经济深度变革、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低空经济依托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效率显著提升,是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在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带动国产航空装备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纳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范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将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同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其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融合了技术驱动、产业协同和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符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双碳”战略目标的要求。随着低空经济在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农业植保、文旅观光、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新质生产力的形态变得“可见、可用、可触摸”。低空经济不仅能够推动国内区域协调发展,还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中国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占据全球竞争制高点。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也是交通枢纽和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深厚的产业基础。2021年出台的《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位嫁接4大优势主导产业,抢滩占先5大高成长产业,前瞻布局6大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然而,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河南仍面临传统产业效率低下、新兴产业动力不足等挑战。发展低空经济不仅能够提升河南在现代物流、农业科技、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点。2024年7月,河南省发布《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本文拟从河南省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结合低空经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深入分析其在技术驱动、产业融合、区域协同等方面的战略价值,通过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为河南以低空经济为着力点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一、低空经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是指围绕低空空域(即离地面高度低于1000米的空域)开展的各种商业活动,包括无人机运输、航空旅游、物流配送、空中观光、低空监控等多个领域。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政策放宽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技术驱动特征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尤其是无人机技术、航天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发展。一是无人驾驶技术。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尤其是在物流、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模式的形成。二是航天技术。尤其是小型卫星技术和低空飞行器的发展,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空间定位和通信支持。三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低空经济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调度、精确定位和高效运营。例如,利用大数据进行飞行路线优化,或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飞行安全监控。

(二)产业融合特征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有赖于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1. 与传统产业融合。与传统物流、农业、建筑等行业融合,推动这些行业生产、管理等环节降本增效。例如,无人机低空配送开拓了物流“最后一公里”市场,大幅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无人机在播种、施肥、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2.与新兴产业融合。低空经济与新兴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多样化应用场景驱动生产力转化。例如,城市管理领域低空经济支持城市监测、交通监管、环境保护等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应急管理领域可通过无人机快速响应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提升救援效率降低人力风险。

(三)绿色可持续发展特征

低空经济更绿色环保,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低碳排放方面,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能源消耗较低,尤其是电动无人机,使用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较少,符合当前绿色发展趋势。在环境监测方面,无人机用于环境监测、空气质量检测、气候变化监测等领域可实时了解环境状况,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四)区域经济带动特征

1.带动区域上下游企业集聚和联动发展。低空经济发展以通用航空为核心,形成了涵盖整机制造、零部件供应、运营服务、飞行培训和维修保障等全产业链生态。这种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推动了区域内相关企业聚集,多地已通过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形成航空制造和服务集群。

2.促进区域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融合。低空经济发展依赖于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通过这些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3.为地方经济特别是偏远地区、农业地区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一是促进城乡融合。低空经济活动为城乡间经济交流和物流传递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低空经济活动不仅能带动地方产业链建设,还能够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如航空培训、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快速扩张。

二、以低空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

以低空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政策支持与治理优化、场景应用拓展等方面着手,形成以低空经济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力增长路径。

(一)对接主导产业,强化技术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涌现的核心动力。河南省对接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强化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具体行动:

1.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打造低空经济智能化引擎。第一,聚焦智能控制系统开发。推动低空飞行器自主飞行技术研发,包括路径规划、实时避障和环境感知等智能化功能。引导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深度融合,开发具有自学习能力的飞行算法,提升飞行器适应复杂任务环境的能力。第二,聚焦数据平台与网络支持。建设低空空域的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飞行器动态监控、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加强低空经济与5G、未来网络技术的融合,提升低空通信覆盖率与实时性,为无人机群协同作业提供基础支持。第三,聚焦信息安全保障。引入区块链和量子通信技术,打造低空经济高安全性数据传输与管理体系,提升空域运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新材料技术相关产业,增强低空飞行器核心竞争力。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为低空飞行器轻量化、高性能化提供了基础支撑,河南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产业联动:第一,研发轻量化结构材料。依托河南的材料产业优势,开发高强度、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飞行器续航能力和载重性能。第二,推广功能型智能材料。研究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材料,延长低空飞行器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开发具备隐身性能的材料,提升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和特殊作业能力。第三,建设新材料产业链。集成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材料加工与下游产品制造,完善新材料在低空经济中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3.节能环保技术相关产业,推动低空经济绿色转型。第一,推广绿色动力技术。加速研发与应用电能、太阳能、氢能驱动的低空飞行器,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建设低空经济清洁能源充电与加氢网络,保障新能源飞行器的运行效率。第二,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推动飞行器回收技术和旧设备翻新工艺的发展,建立低空经济循环利用体系,减少资源浪费。

(二)服务高成长性产业,推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融合

河南省在推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融合过程中,可通过对接高成长性产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新兴服务业)实现技术、产业和服务的全面整合。

1.融合高端装备产业,增强低空经济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高端装备制造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河南可从以下方面布局:第一,发展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支持飞控系统、动力系统、导航设备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建设无人机零部件产业园,吸引相关企业落地,形成集群效应。第二,提升整机设计与制造能力。加强多用途低空飞行器设计,适应物流、农业、巡检等不同场景需求,推动整机性能优化与成本下降。发展高端特种无人机(如高载重、长航时无人机),满足应急救援、军事等特殊需求。第三,智能化制造工艺创新。引入数字化制造技术,建设智能化无人机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推动河南传统制造业向低空经济装备制造转型,实现产业升级。

2.融合新能源产业,推动低空飞行器绿色化发展。低空经济与新能源产业融合,为飞行器提供清洁动力和能量支持,同时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第一,推广新能源飞行器。加快电动飞行器商业化进程,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提升续航能力。推进氢燃料电池飞行器的试点应用,逐步实现长航时绿色动力系统的普及。第二,建设能源配套设施。布局低空经济清洁能源供给网络,如建设无人机充电站、氢能加注站,满足飞行器运营需求。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低空经济的结合,为偏远地区低空飞行器提供可再生能源支持。第三,研发储能技术。依托河南新能源储能领域的研发优势,推动轻量化、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技术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解决续航瓶颈。

3.融合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空陆一体化”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优势可为低空经济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提供使用场景。第一,构建综合运输网络。推动低空飞行器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打造“空陆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实现高效运输。在城市与乡村场景中部署低空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第二,开发统一智能管理平台。建设低空飞行器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管理平台,集成空地交通数据,实现全域交通信息化调度。推动V2X(车联网)技术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增强空陆交通的协作能力。第三,推动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推动电动汽车与新能源飞行器的动力电池标准化,提高跨领域电池资源利用效率。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经验,加速无人机自主导航与避障技术的发展。

4.融合航空航天产业,提升低空经济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河南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有基础,低空经济发展可通过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第一,扩大航空制造链条。将低空飞行器纳入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布局,推动小型飞行器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升。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入航空航天相关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第二,建设试验和认证平台。建立低空飞行器测试与认证中心,支持河南企业开展飞行器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验证,为产品出口提供资质保障。第三,推动军民融合。加强低空经济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推广,支持无人机军用技术转民用,为民用领域开拓新市场。

5.融合新兴服务业,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扩大市场需求。新兴服务业为低空经济提供多元化应用场景,河南省可通过以下措施促进两者融合。第一,与物流服务融合。推动无人机在冷链、生鲜、药品等高附加值物流领域的应用,打造高效配送网络。结合河南物流枢纽优势,建设低空物流运营平台,提升跨区域物流效率。第二,与文旅产业融合。开发低空飞行观光、航拍服务等特色文旅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提升河南文旅产业竞争力。推动无人机编队表演、影视拍摄等新型文创业态发展,打造区域文化IP。第三,服务城市管理与应急救援。应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城市管理任务,包括交通监控、环境监测、建筑巡检等,提高管理效率。在防灾减灾领域部署应急救援无人机,实现灾害监测、物资投送和生命搜救的快速响应。第四,精准农业服务。推广植保无人机在农田施肥、喷药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利用无人机进行高光谱遥感数据采集,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分布,提供精准农业解决方案。第五,服务生态巡查与污染监测。利用无人机搭载传感设备,实时监测水质、大气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指标,服务区域环保工作。

(三)培育未来产业,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前景

河南省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将目光投向未来产业(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培育和产业融合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前景。

1.量子信息产业,保障低空经济信息安全与通信效率。量子信息技术在通信安全和计算性能提升方面为低空经济带来颠覆性变革。第一,构建量子通信网络。依托河南量子通信技术的研发优势,在低空经济数据传输中引入量子加密技术,提升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建设基于量子通信的无人机集群协作系统,确保高效、安全的信息交互。第二,应用量子计算优化低空运营。利用量子计算在大数据分析中的优势,提高飞行器路径规划、空域资源分配的效率与准确性。推动量子算法在实时天气预报、飞行安全评估等场景中的应用,提升低空运营服务智能化水平。

2.氢能与新型储能,突破低空飞行器动力瓶颈。氢能与新型储能技术的进步将显著提升低空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和环保性能。第一,推广氢燃料飞行器。研发适用于无人机的轻量化氢燃料电池,解决长航时飞行器的能源供应问题。试点氢能动力飞行器在长距离物流、灾害监测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动其商业化落地。第二,储能技术助力飞行器普及。发展固态电池、超级电容等新型储能技术,提升电动飞行器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度。在偏远地区建设分布式储能设施,为无人机和其他低空设备提供稳定电力支持。第三,构建能源补给网络。布局河南低空经济的氢能加注站和电能快速充电网络,完善绿色能源供应链,助力飞行器持续运行。

3.类脑智能,推动低空经济自主化与智能化。类脑智能技术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更强的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第一,开发智能无人机系统。应用类脑算法增强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实现多任务执行(如灾害应急、巡检等)。利用类脑技术提升无人机群体智能协作水平,实现大规模集群作业的高效调度。第二,推动智能运营平台建设。基于类脑计算技术构建低空经济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飞行器实时调度、数据处理与风险预警的智能化运营。引入人机协同控制技术,开发“指挥中心+无人机群”的高效管理模式。

4.未来网络,支撑低空经济高效运行与多域融合,为低空经济构建全面互联的运行环境提供基础支撑。第一,建设低空经济专属网络。利用IPv6+技术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容量、低延迟的通信网络,实现动态空域的实时数据共享与任务分配。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融合,构建覆盖广泛的低空通信体系,支持飞行器在偏远地区的运营。第二,引入边缘计算和6G技术。在飞行器终端部署边缘计算设备,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信息回传的延迟。探索6G技术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为无人机大数据传输和超高清视频流提供强大支持。

三、依托河南优势资源,打造低空经济特色生态

依托河南省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打造低空经济特色生态需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应用链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一)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构建低空经济枢纽网络

河南省地处全国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完善的航空、铁路、公路和物流网络,这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第一,建设低空经济综合枢纽。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低空飞行器制造、物流运营、数据服务等功能,打造全国性低空经济枢纽;在洛阳、南阳等地布局区域性低空经济节点,形成全省范围内的低空交通网络。第二,发展空铁公联运服务。推动低空飞行器与高铁、公路货运的联动发展,形成高效的货物接驳网络;开发低空无人机配送平台,实现“空陆一体化”高效物流服务。第三,强化内外联通能力。构建低空经济对外开放通道,推动河南低空经济与国内其他航空港、物流枢纽的对接,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二)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河南在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已有一定基础,可依托这些优势完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第一,强化飞行器研发与制造能力。借助河南在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发展轻量化无人机、农用飞行器、物流无人机等多类型产品,满足多场景需求。联合国内外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推进飞行器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河南在飞行器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竞争力。第二,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上游,发展飞控系统、动力装置、新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增强自主供应能力;下游,布局低空运营服务、数据处理平台和空域管理服务,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第三,支持特色领域创新。聚焦河南农业大省特点,推广农业无人机在植保、播种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在物流强省背景下,发展无人机冷链物流、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提升物流产业智能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优势:推动文旅与低空经济融合

河南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可通过低空经济赋能文旅产业,提升体验价值。第一,开发低空旅游线路。设计覆盖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重点景区的低空飞行观光线路,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空中旅游品牌。推广热气球、滑翔伞、直升机观光等低空旅游项目,吸引高端游客群体。第二,文旅活动创意化。结合无人机编队表演、灯光秀等技术,打造文化IP特色活动,提升景区吸引力。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为影视拍摄、文创内容制作提供服务,挖掘河南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达方式。第三,空中遗产保护与传播。利用低空飞行器对古建筑、自然景观进行立体监测和数字化记录,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推动文旅资源与低空经济数字化平台结合,通过VR、AR技术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四)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低空经济

河南省拥有黄河生态带、伏牛山生态区等优质生态资源,低空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第一,服务生态监测与保护。部署无人机监测系统,用于河流、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的动态监测,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利用无人机精准排查污染源、实施生态修复作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第二,推广绿色低空飞行器。推动电动飞行器、氢能飞行器的研发与应用,减少飞行器运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发展可降解、可循环的新材料,降低低空经济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第三,开发生态观光服务。在黄河沿岸、伏牛山区域发展低空生态观光项目,倡导低碳出行理念,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五)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通过政策引导和环境优化为低空经济特色生态体系构建提供保障。第一,完善低空空域管理。与民航、军方协调,推动低空空域的开放与优化,构建适应河南特色的空域管理模式。第二,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出涵盖低空经济研发、生产、应用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第三,优化审批流程。简化低空飞行器运营企业的注册和审批流程,提升企业进入市场的效率。第四,加强品牌推广。打造河南低空经济特色品牌,吸引资本和人才聚集。

【作者:王亚红,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中心、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徐宁,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唐轲,郑州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为202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新质生产力的统计测度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4JC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