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1-20 11:35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行稳致远、长治久安的深切忧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深知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把“紧日子”过成一种常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浸透在中华民族基因血脉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春秋时期,御孙提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将“节俭朴素”标定为君子美德,“奢侈华丽”则是人之大恶。遍览《尚书》《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克俭于家”的训诫俯拾皆是。无论是儒家的“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还是道家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都不厌其详地规劝我们:必须深刻体会“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的思想,领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真谛,唯此,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

到了近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更是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光辉伟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要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再三告诫全党,要抵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敏锐地指出,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要使大家懂得,我们的资金来之不易,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来之不易,任何浪费都是犯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赴河北阜平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住的是16平方米的寻常房间;到陕北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一起吃荞麦饸饹、油馍馍、麻汤饭,对其味道赞不绝口;外出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工作人员,要精算代表团入住天数,不求豪华宽敞,干净舒适即可。今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方面,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时代价值,系统阐述了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在新时代彰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提供了根本指南。

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但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在此背景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连贯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是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一往无前。

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性、挑战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等。方此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无畏的胆识和魄力,一次次作出关键抉择,充分彰显主心骨、定盘星作用。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越来越多,这无疑是我们战胜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和最大保证。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流向大海的河流,跨越高山深谷,历经冲波逆折,奔腾向前的势头始终不变”,这是2024年中国经济的鲜明写照。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民生保障扎实有力: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4.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049万人,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略高于GDP增速。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表述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再到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党和国家采取极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经济波动,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我们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困难是一道坎,也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跃过去就是一片海阔天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当前,在日常餐饮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认为点餐宁多勿少,饭菜剩余是热情的表现;讲排场、比阔气,宴请大操大办,剩菜剩饭不好意思打包带走,等等。上述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攀比心和虚荣心作祟,以奢为荣、追求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将自己摆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大局。

“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要加强多方共治,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遏制不良消费现象。要强化宣传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家庭生活方式。如发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青少年体验农事活动,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意志品质;如结合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粮节粮”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对肆意浪费粮食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红米饭、南瓜汤的滋养,不能忘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激情,要始终以谦虚谨慎的心态警醒自己、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扎扎实实完成好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作者:徐世豪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关系与实践路径研究”(23BDJ115)阶段性成果】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