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河南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的展望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视察河南,多次对河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的指示性论述。突出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肯定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说“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形象又精准地讲出了河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强调河南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总书记视察殷墟,提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提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明确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方向。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河南文旅融合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河南文旅融合的成效
构建“河南范式”。绘制“读懂中国”文化图谱,践行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推出省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优选名录,建立重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清单。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树立典型模式。充分利用河南的文物资源优势,依托大遗址保护和博物馆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形成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大型文物保护展示园区,探索出了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展示利用的新思路、新模板。践行了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形成了“清明上河园”“焦作现象”“栾川模式”“新县经验”,以及云台山、宝泉等典型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培育文旅品牌。河南省注重文旅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河南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功打造了“老家河南”“中国功夫”“华夏古都”“中原文化”等品牌,提升了河南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河南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构筑发展空间。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轴带、以文化创意城市为节点、以人文旅居乡村为腹地、以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形成新的文旅融合发展布局。这一布局不仅优化了空间结构,也提升了整体发展质量。
发展乡村文旅。文旅融合尤其是充分发掘乡村非遗文化潜力,助力脱贫攻坚,以文化扶贫“三千行动”、旅游扶贫“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示范县、特色村、示范户,以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乡村文旅要素齐全、规模庞大的文旅产业新格局。
做大文旅产业。河南文旅融合以大项目带动为抓手,推动部分大的企业集团与知名旅企品牌转战河南。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重渡沟国家旅游度假区、南湾开元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济源黄河小浪底国际百戏岛旅游项目、陈家沟太极文化产业园、许昌曹魏古城等文旅融合大项目已在河南落地,部分取得优良绩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文旅融合的格局。
二、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融合模式更多样。河南文旅融合已经多样化,其趋势将更加持续发展。各地将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融合,如云台山“文化+旅游景区”,通过挖掘景区的“竹林七贤”文化、民俗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体验项目;“文化+旅游演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艺节目,像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大宋东京梦华、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融合文化元素的特色小镇,如开封的朱仙镇等。
跨界融合更多元。未来文旅行业将与更多领域跨界融合,不仅是文化、旅游、体育的融合,还可能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等领域深度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信阳、濮阳、新乡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度假区。南阳张仲景康养、焦作太极康养、栾川“全域旅居康养示范区”。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徒步、攀岩、滑翔等文旅。
市场需求更旺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旺盛,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更渴望深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河南文旅资源丰富,深度发掘与科技创意加持将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
产品供给更丰富。文化主题酒店、民宿不断涌现,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氛围的住宿体验,如黄河两岸民宿;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各地的民俗文化节、音乐节,如马街书会、南阳音乐节等;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中,提升产品附加值,如钧瓷、唐三彩等。
科技应用更广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将在文旅融合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一方面,用于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如云台山智能导览、智能客服、无人酒店等;另一方面,助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通过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如河南博物院数字化博物馆、线上文化展览等。
沉浸文旅更流行。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体验。洛阳“夜游九洲”与“寻迹洛神赋”、郑州“只有河南”、开封“大宋·东京梦华”已露端倪。河南文旅融合将更加注重打造体验式、沉浸式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工艺制作体验、民俗文化互动体验等;建设更多的沉浸式主题公园、文化街区等,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文化魅力。
品牌营销更重要。尽管河南文旅在品牌营销上多有成效,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文旅融合项目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建设,更需要闻名世界类似“中国功夫”的文旅品牌。殷墟、二里头遗址等世界级文旅资源急需通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河南文旅品牌建设将涵盖文化主题、产品特色、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价值。
城市功能更彰显。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从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来看,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的5大城市群,以及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9大国家中心城市,将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高地,也是未来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中原城市群与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持下,中部地区城市文旅融合功能独具魅力。
县域文旅更突出。河南县域文旅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受益于政策引领、经济支撑、科技赋能、流量赋能等多重因素驱动,文旅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县域文旅逐渐成为文旅消费新宠。河南县域文旅将更多在文旅融合上进行创新,激活县域里的非遗、民俗等传统要素,走“国潮”发展道路。依托古村古镇、传统村落的风俗民情、地域特产、非遗展演等打造中原农耕文明、黄河文明的个性化、深度化、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地标。
区域协同更加强。河南文旅之所以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很大原因在于区域协同不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设施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加强河南“三山一水”不同地区之间文旅融合与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促进区域文旅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河南文旅品牌走向世界。
(作者:李龙,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