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三重指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1-23 10:17

文化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宏观保障和精神动力。对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经济助推、政治导航、社会黏合三重指引,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深度链接。

一、以文赋能,点燃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文化助推经济的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决定作用-反作用”的经典理论范式。恩格斯曾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明确肯定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毛泽东同志继承并发展了文化与经济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还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确切要求。与此相对应,《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提出的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就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文化经济的实质是文化与经济交融互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经济生动诠释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功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决定》在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中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要求,进一步贯彻了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理念。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有助于文化产业爆发新增长点。如微短剧就以小体量、多题材的特质成为爆火的风口项目,2023年我国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400亿元左右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68%,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未来增长趋势强劲。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有助于跨界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如3A大制作的多媒体游戏《黑神话:悟空》,是有感文化与有形科技的碰撞融合,游戏上线后立刻引爆全球,由于具有首发经济效应,销售额还会随着产品升级而不断攀升,使游戏助力文化产业“出海”。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助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如通过既打造游地文化IP符号又夯实服务基本盘的两手抓综合治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走深走实,使人次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增量。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落实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二、以文聚魂,点亮政治文明的“导航灯”

文化与政治互动的观点可追溯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文化归结为“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之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政治单列为上层建筑,与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意识区分开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等后期著作中也把文化归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用以区别“政治上层建筑”,说明文化与政治虽然都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但两者并非同一类事物,可以相互影响。毛泽东同志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阐释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明确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反映,也会对政治产生重要影响。而关于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马克思曾明确提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指明了归属于观念上层建筑、一定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的文化对政治安全具有先导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九个坚持”中指出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在“十四个强调”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在“七个着力”中提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改革方向提供了导航与指引,因此,《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将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改革要求摆在首位,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等七项具体举措,把准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由谁领导及由什么理论指导的基本准则。此外,《决定》单列了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改革要求,提出了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三项具体任务,这是继“九个坚持”提出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十四个强调”指明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再递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涵盖了领导主体、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突出了文化对政治的导航效应。

三、以文化人,增进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以文化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感染、教育的方式规导个体言行,营造和谐有序集体环境的重要方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既能表现为“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文治,也能延伸为“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的文教。所以,文化对增进社会安定和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中与生俱来,是我们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优势。关于各国的历史传统,马克思表示认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恩格斯对各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也予以肯定:“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因此,面对未曾中断且延续五千多年的文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还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决定》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贯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具体提出了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机制;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等与以文化人密切相关的要求。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在社会上营造正确的价值判断氛围。如以时代人物为原型的文艺作品,通过具体而鲜活、细腻且质朴的情节润物无声地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美好品质。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有助于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如以中共党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牺牲奉献的感人事迹,展示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义利观。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价值认同。如以还原历史情境为内容的文艺作品,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载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注重文治、文教的浸润和陶染效应,展现了文化增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功能。

(作者:徐佳佳  单位: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