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升级版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5-01-24 10:47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这既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河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部署,也是推动河南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标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河南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聚焦“两体系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围绕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制度能效为产业发展深度赋能,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省制度型开放高地和产业集聚地。目前,河南自贸试验区一些改革试验任务已基本完成,如何进一步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探索、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是摆在当前的首要问题。

  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已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新经验。河南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改革创新探索。“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对外文化贸易服务新体系打造文化贸易新高地”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截至2024年11月,河南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了61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领域2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为推动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动能。河南自贸试验区作为引领河南深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数据等资源有序流动,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并以创新破除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成为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河南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郑州片区形成以上汽、中铁盾构、郑煤机、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439.7亿元;开封片区着力打造“文化自贸”,聚焦“艺术品交易”和“文化金融”,持续开展“文化出海”,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累计实现文化艺术品进出境货值约12亿元,国内及回流的文化艺术品拍卖累计成交额超5000万元;洛阳片区围绕“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定位,打造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3+1”主导产业体系,片区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总产值750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3.2万家,注册资本1.8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4.9倍、6.6倍。

  为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了新路径。河南自贸试验区是引领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河南基于内陆省份这一实际,大力发展国际陆空联合物流业务,提升国际物流运输能力,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整合高水平开放物流资源,打造我国唯一以交通物流为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探索了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模式。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拓展至49条(国际地区32条),通航城市61个(国际地区43个)。货邮吞吐量60.8万吨,居全国第七位;中欧(亚)班列开行3269列,增长168%,总量突破1万列、居全国第三位。形成“22站点、8口岸”的国际班列物流网络体系。

  深刻把握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内涵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当前大国博弈和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自贸试验区仍是我们增强开放韧性、提高开放质量,进而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保障。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取得丰硕的预期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承担起河南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重任。但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河南自贸试验区距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有一定差距,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改革事项国际规则对接不充分,制度型开放的系统集成性成果少,跨境数据流动、数据安全管理与国家的战略联动不够,高端和前沿产业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等新业态竞争力不足,“碎片化”改革多而集成性、系统性的改革少等。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目的就是要立足内陆型自贸试验区这一特色,基于区位、交通枢纽等要素禀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河南方案”。

  深刻把握升级版的内涵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要基于河南实际,以河南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开展差异化制度型开放探索,并在河南更大范围内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的相通相容。二是更高标准的营商环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样板自贸试验区。三是更强的文化出海动能。要强化河南地域文化认同,挖掘河南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塑造河南自贸试验区文化品牌,向世界彰显河南的文化魅力。四是更紧密的产业空间联系。要强化与日韩等RCEP国家和卢森堡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互补性,推动经济要素自由流通、消费市场扩容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河南自贸试验区能级提升方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中央明确的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对于河南这样的内陆型自贸试验区而言,要对标国家扩大开放最新要求,开展首创性、集成性、系统性、链条式的制度创新,完善制度创新政策体系,为高水平开放积累新经验、培育新动能。具体而言:

  要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全域高水平自贸。同全球成熟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中国自贸试验区开放力度还有一定差距。虽然制造业的外资准入限制已解除,但服务业开放相对滞后,在电信、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性过大。在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方面,先期仅有上海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在试点对接。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涉及更多的政策领域、更高的执行性,更能满足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

  要以河南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加快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货物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航空物流、投资、金融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规则和程序方面加快探索。要抢抓RCEP签署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顺应“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全球经贸规则趋势,拓展与RCEP签署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空间。要提升开放门户引领作用,以“全域自贸”理念、更高标准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形成全域自贸、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尽快构建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的功能平台、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要基于内陆型特点,积极申请成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单位,争取更多的先行先试权力,并在复制推广现有试点措施基础上,及时开展总结评估,将具备条件的措施尽快推广至河南全域。

  要提升河南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平台的联动开放水平,强化平台效应叠加。要加强河南自贸试验区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特别是成熟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合作,健全联动开放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端要素优化配置、科技创新等内容,通过产业协作、要素联培、制度联创、管理联合等方式,拓展开放试验空间范围和应用场景。这既有利于形成开放合力,快速实现各自贸试验区间制度创新的互鉴,也有利于推动各类高端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升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释放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溢出红利。

  要加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跨境电商综试区、郑洛新自创区以及河南5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政策对接和优势叠加,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扩区,激活河南10个联动创新区的政策红利,丰富自贸政策应用场景,瞄准开放发展的堵点和痛点,聚焦通关、退税、结汇、金融、跨境数据流动等关键环节,统筹商务、海关、银保、外汇、税务等部门,实现多区联动开放,培育更多引领性强的开放高地。要加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洛阳、开封三大片区之间的协同创新,整体形成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之间的功能联动,以开放协作聚势能、联动发展挖潜能。

  要立足区域、枢纽等要素禀赋和特色优势上,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不同自贸试验区的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及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破除简单复制,立足自身地理位置、要素禀赋、产业特色和优势,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地方发展需要,找准发展方向,差异化吸引高端产业、新兴业态聚集,探索从“普惠型”到“特惠型”和“互惠型”制度创新迭代。

  河南自贸试验区要因地制宜,发挥枢纽优势,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大枢纽体系,全方位构筑开放大通道,将“四路协同”的枢纽效能转化为高水平的枢纽经济优势。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的独特功能,利用河南与卢森堡等“空中丝绸之路”国家的市场优势、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吸引临空和低空“双空经济”高端要素聚集,打造“双空经济”偏好型自贸试验区。

  要聚焦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核心功能,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制度创新成果一旦与其他区域顺利融合,则可能催生出巨大的制度红利,真正起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作用。但一些地方过度关注自贸试验区在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等方面的经济功能,将自贸试验区和经开区、高新区等特殊经济区功能等同化,这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核心功能定位存在一定的背离。在管理模式上,一些自贸试验区仍延续经开区、高新区的模式,如,将招商引资规模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招商引资的思路上仍采用土地等优惠政策而不是制度规则的转变、营商环境的改善等手段,偏离了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心”。

  河南自贸试验区要持续优化以制度创新为导向考核管理机制,弱化自贸试验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经济功能,聚焦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小步快走、点滴推进、系统集成。要聚焦各类经营主体的关切和诉求,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发挥要素集聚平台优势,推动首创性、集成式制度创新探索。

  要强化全产业链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自贸试验区是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国际高水平合作的前沿地带,先天具备成为创新链重要节点和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条件。各自贸试验区应基于自身特色,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协同,打造高端产业、新兴业态聚集地。

  河南自贸试验区要立足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发挥产业集聚、平台和场景多元融合的优势,推动全产业链创新、系统性创新和差异化探索相结合,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聚集先进生产力和高端要素资源,培育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制度环境。要抢抓服务业市场开放新机遇,基于河南特色和优势,强化在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开放探索,争取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要跟踪研究发达自贸试验区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支持河南外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贸易全链条全环节数字化水平,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融合发展,建设集聚数字资源、创新数字规则、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和协同布局。要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开展系统集成改革,增强制度供给的前瞻性、系统性、精准性。要持续推动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改革创新,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要深挖河南自贸试验区特色资源潜力,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地结合起来,引领河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者:王海杰 汤凯,分别系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