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中原红色富矿 赋能外语育人实效
摘要:高校外语教育既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锋的疆场,也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地,承担着特殊的育人使命。深挖中原红色资源富矿,将我们身边的红色文化和感人事迹有机融入高校外语课堂,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入魂的体知机会、体认环境和体悟生态,不仅有助于盘活中原红色资源富矿,赋能高校外语专业铸魂育人实效,也有益于对外展现更加真实、立体、鲜活和全面的河南形象和中国形象,全面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河南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具身认知;红色资源富矿;铸魂育人
高校外语教育既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锋的疆场,也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地,承担着特殊的育人使命。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精髓要义为纲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外语系列教材,旨在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阐述中国之路和中国之治,是外语界献礼党的二十大的扛鼎之作,它的出版为转型期的高校外语专业铸魂育人提供了基本参照。该系列教材自2022年面世以来,通过“云教研”等方式已在全国各高校扎实推进,是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铸魂育人的有益探索,对大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时政术语,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资源。然而,因“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存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盲区,大量鲜活的区域性红色资源也未能包孕其中。如何依托各省特色,深挖各地红色资源富矿,将学生身边的红色文化和感人事迹有机融入高校外语课堂,既可以对“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进行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也有助于对外展现更加真实、立体、鲜活和全面的中国形象,对提升大学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区域性地方故事至关重要。
具身认知是在反对心物二元的离身认知基础上提出的研究范式,主张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体验和认知的结果,强调通过体认方式概念化抽象哲理,倡导认知的体验性、涉身性与环境嵌入性,这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外语专业育人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关于认知发生于大脑、身体与环境互动与耦合之中的观点,以河南省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为依托,创设符合大学生群体特征、需求、兴趣和认知力的体知机会、体认环境和体悟生态,旨在从具身认知视角探究高校外语专业育人路径,盘活中原红色资源富矿,赋能高校外语专业铸魂育人实效。
一、深挖区域红色富矿,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体知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过程所依赖的概念和范畴是通过身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仅仅依靠“理解当代中国”外语系列教材传授的宏大叙事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我省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与河南故事的能力,还需盘活用好中原地区富饶的本地红色资源,带领大学生深入我省各地的红色富矿,让他们亲自体会、铭记并学习英雄们的模范事迹、感悟红色精神、传承光荣使命。比如走进兰考开展焦裕禄精神调研活动;实地考察许昌市建安区杨水才纪念馆,学习杨水才用生命践行“小车不倒只管推”的英雄精神;到访红旗渠畔,沉浸式体验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大学生在切身感受中体悟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通过创立“剧说党建”等品牌活动,从班级、年级、院系到学校等不同层面,依次开展卓有成效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把调研和考察中切身感受到的干部楷模焦裕禄、“人民功臣”杨水才、“人工天河”总设计师杨贵、巾帼英雄任长霞等英勇事迹改编成英语短剧,通过排练和在院、校等层面公开登台演出,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观剧中体知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干部的感人事迹,汲取榜样力量,成为有时代担当的有志青年。另外,引导学生把英雄事迹翻译成英文,通过组织“异语同声,声诵百年”“用外语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等主题品牌演讲活动学习英雄、歌颂英雄,让英雄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借以激发他们对外讲好河南故事的意识、责任和使命感,提升他们对外阐释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叙事能力。
二、线上线下结合,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行入魂的体认环境。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切实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仅仅靠课堂时间的知识传授与引领是远远不够的,动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干部,借助学院、班级的公告栏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不同渠道定期发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精髓要义的英文表达、河南“根文化”(如姓氏文化、古都文化、始祖文化等)的英文版及河南英雄人物的系列感人事迹,营造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眼、内化于心、外化于言的体认环境,为大学生创设触摸历史和感知文明的体认氛围,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厘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树立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的坚定信念,自觉肩负起弘扬河南精神、对外讲好河南故事和中国故事的神圣使命。另外,线上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作为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行入魂体认环境的有益补充。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大课间和业余时间带领学生观看河南博物院的线上展览,引导他们了解“河南英烈网”中各位烈士的英雄事迹,让他们在浓厚氛围中切身感受河南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和身边英雄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中,引领他们在学习和了解欧美文化的同时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用、研一体,构筑长期主义铸魂育人体悟生态。铸魂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非朝夕可成,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和营造线上线下体认环境为弘扬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夯实了基础,但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活动走深走实、长期坚持不断线,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力、感悟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突破外语育人重感性认识、轻理性淬炼、重知识传授、轻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构筑符合外语专业大学生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长期主义育人生态。具身认知主张认知、思维、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活动塑造出来的观点,强调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基于该主张,借助红色研学之旅,组建师生与生生协作的学、用、研一体化课例小组,带领外语专业大学生开发鲜活的“省本”和“校本”课程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鲜活的内容翻译为英语。引导他们在课前准备、课中分享、课后即时讨论及共研课例录像等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以英语演讲、剧说党建和英语小故事等形式不断体悟英雄们的感人事迹,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通过读原著、悟原理,淬炼思想升华境界,不断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概言之,符合外语专业大学生认知力和兴趣点的体验式学、用、研一体化育人生态,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外语专业铸魂育人流于形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河南故事的能力,推动红色文化走向世界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其实,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外语教育早已成为各国实现价值引领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阵地。美国在20世纪中期就强调外语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垄断国际话语权方面至关重要,1958年《国防教育法案》的颁布及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国防外语计划奖学金”等,为其外语人才战略提供了保障。“9·11”后,美国相继出台法案,提出“关键语言”战略,体现了“以安全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战略。俄罗斯、日本等国也相继颁布外语教育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外语能力。在国内,从民国时期的“西学东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国家利益为先”的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战略,从改革开放初期全面服务于国家发展到进入21世纪外语教育战略从“向己型”到“向他型”转变,我国外语教育始终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急需一批批会语言、通国别、精领域,具有红色基因,爱党爱国的优秀外语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深挖区域红色资源富矿,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将我们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外语育人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魂、入行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高校学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身边故事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助于消除“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在地域特色红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盲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心铸魂研究打开新思路,实现以学促研,以研启思。
【作者:杜小红,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重点项目“具身认知视域下外语专业铸魂育人新生态研究”(项目编号:ZGWYJYJJ12Z013)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语法视域下英语专业‘大语法’课程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24BYY0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