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说新豫⑥丨破除壁垒制约 推动市场高效联通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5-02-11 09:39

  编者按:拼经济、优环境、抢开局。2月6日,“河南新春第一会”聚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如何深挖自身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奋勇争先?如何走出一条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河南路径”?融入大市场,擘画新河南,专家来献策!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市”说新豫》理论专栏,围绕抢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机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讨论,建言献策,今起陆续推出! 

  今天推出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总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胡美林的《破除壁垒制约推动市场高效联通》——

  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河南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发力方向。河南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还需要攻坚解决许多壁垒和难题,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探索争先,找准发力点、关键点、支撑点,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创新“河南实践”、展现“河南担当”、作出“河南贡献”。

  在“设施联通、要素畅通”上聚焦发力

  围绕“畅通经济循环”和“市场经营便利”,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软联通”协同并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循环畅通、高效配置,为建设“循环枢纽”和“双循环支点”提供坚实基础。

  在基础设施方面,河南公路、铁路等发展基础条件较好,但近年来投资有所放缓,2024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8%,目前河南高铁里程和密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比如豫南地区还存在较大路网空白,与长三角地区的东南向直联直通能力相对不足,内河航运尚未深入省域腹地,支撑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亟待提升。要适应基础设施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网络化”形态拓展的趋势,聚焦“联网、补网”,高水平推进实施一批公路网、高铁网、能源网、算力网、内河水运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和畅通出省、出海、出境大通道,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强力支撑。

  在资源要素方面,目前全国层面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仍是难点,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对河南而言,重点是按照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要求,高水平培育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着力破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要素资源跨区域自由流动,不断提升市场运行活力,同时积极探索开展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试点,以局部突破带动全局突围。

  在“供需适配、产销衔接”上聚焦发力

  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门类齐全、发展空间广阔,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河南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与现有的生产供给还不相匹配,生产、消费空间分离,产业创新偏弱、结构偏重、链条偏短、效益偏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近50%,终端消费品工业、高端制造业占比相对较低,“家门口”就业的规模还不够大,“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加强产业区域协作,积极承接产业区域转移,推动供需互促、产销衔接。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座谈会上强调,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释放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通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更多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到河南投资发展,不断提升河南产业链群发展规模和竞争实力;同时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协作,通过“总部+基地”“研发+产业化”“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等产业协作模式深化区域合作,以此优化完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能。

  提升商贸流通能级,打造国家商贸流通核心支点。流通连接生产和消费,是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环节。河南在商贸、物流等领域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货通全国”和“买全球、卖全球”渐行渐稳,在国家布局建设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郑州、洛阳、商丘、南阳四市入选,涵盖综合型、复合型及功能型。要坚持立足国家所需、河南所能和城市所长,以点带面服务国家骨干流通走廊、现代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从“大流通”高度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消费紧密衔接,加快形成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打造全国商贸流通核心支点。

  高水平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河南产业体系完备,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等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具备打造关键产业备份的条件和优势。要立足河南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抓新风口、领跑新赛道,以更高水平融入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提升河南产业供给水平以及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在“省际合作、开放协同”上聚焦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当前,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则亦退,河南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抓住用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与发达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区域协作,在更广维度借势借力提升河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支撑。

  一方面,要聚焦战略协同、产业协作,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同时,以交界区域为重点深化省际协同发展,推动鲁豫、皖豫、晋陕豫等毗邻地区深化合作,提升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水平,拓展苏(州)信(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四条“丝绸之路”发展规模水平,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提升河南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和水平。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