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淼学术文集》评介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2-13 18:16

  1.jpg

《李太淼学术文集》近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太淼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曾长期担任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主编,曾荣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中原文化名家等多种荣誉称号。《李太淼学术文集》收录了李太淼自20世纪80年代到2022年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文章93篇,共90多万字,集中展示了李太淼近40年来的学术历程、学术探索、学术成果和学术建树。《李太淼学术文集》共分六个部分:“党的建设等政治问题研究”“基本经济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问题研究”“经济与社会建设问题研究”“期刊发展问题研究”“其他问题研究”。

  一、对党建等有关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党的建设等政治问题研究”部分,作者主要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问题,探讨了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而且较具体、深入地探讨了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迁的背景下,乡村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乡镇政府组织建设的改革和创新问题。例如,他在多篇论文中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如何切实做好先进生产力代表、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问题,在多篇论文中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问题,在多篇论文中探讨了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其中不乏独到见解。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他在多篇论文中探讨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很有见地。他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的所有制和产权结构、市场主体和经济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我国乡村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农村居住结构、人口和群体结构、需求结构等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给乡村的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镇政府组织等组织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发展。因应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必须加强乡村党组织体系建设,创新党组织功能;必须推进自治组织建设创新,适时推进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的转变,搞好村(居)民自治与乡村行政管理的无缝连接,处理好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必须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设置创新,着力提升乡镇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村居延伸。

  二、对基本经济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应该说,“基本经济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是学术文集的重中之重,收录的论文最多,许多论文篇幅也很长,是最能反映作者学术建树的部分。在“基本经济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部分,作者主要探讨了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构建基本经济制度关涉的基本原理问题。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产权、劳动、劳动价值等一些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新的认识,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例如,作者在《刍论劳动范畴》一文中指出,劳动既是一个永恒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的内容、形式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劳动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必须对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标准和范围、劳动的效率和效果、劳动的利益机制等问题有新的认识。作者在2003年发表的《所有制原理新辩及我国所有制改革趋势》一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与相对性、所有制演变机制等所有制原理问题进行了六个新辩,并提出了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六大趋势:一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是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努力创新自然资源类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五是积极推进个人产权的社会化,六是强化国家对分配关系的宏观调节。很显然,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很有些创新价值的。

  第二个层面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者围绕中国为什么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为什么要实行以及如何实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构建以及如何构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以及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出:要深刻认识以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深刻认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长期性,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制度体系;要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要深刻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分配制度体系。这些论点反映出,作者对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是在构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改革实践问题。作者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中国的所有制改革问题,特别是就农村的耕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问题进行了一定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卓有见地的对策建议。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要深化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要深化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要探索解决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土地征收、与城镇化建设、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土地规划和监管等关系问题,要构建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规划、人地挂钩、土地市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土地监管等土地制度体系,等等,这些观点建议对实践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不乏参考借鉴价值。

  三、对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文集的其他几个部分,作者还探讨了企业改革、企业管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问题。例如,作者探讨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振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建设、党和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农业现代化与多业融合发展、耕地保护与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农村社区建设与乡村特有功能保持等五大关系,这些思考建议很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此外,作者还结合自己在河南省社科院从事研究工作和在中州学刊杂志社领办学术期刊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办好学术期刊,对如何深化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能动性、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服务政府和社会中的“智囊”作用,也进行了一定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通而观之,《李太淼学术文集》收录的多是作者的精心之作,论题重要,内容丰富,论证严谨,分析深刻,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和独到见解。据我所知,李太淼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不少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摘编过,有不少学术观点曾经在学术界引起过反响。总而言之,该文集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理论性、思辨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历时性和现实针对性,对学术界相关研究者和思考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颇值得一读。

  (作者:唐金培,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