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 赋能河南耐心资本壮大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资本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正经历着从“短平快”向“长稳深”的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凸显了政府投资基金在发展壮大耐心资本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期的河南省而言,政府引导基金既是耐心资本体系的重要构成,更是撬动社会资本、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点。如何更好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耐心资本在河南生根发芽,已成为河南破解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命题。
河南呼唤耐心资本的深层逻辑
河南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耐心资本的强烈渴求。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与追求短期回报的社会资本天然矛盾。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新品种培育往往需要8到10年的持续投入,而社会资本基金普遍较短的存续期难以匹配这种“慢周期”。在制造业领域,全省产业链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持续10年以上的资金支持,资本供给的短期化导致企业创新“起大早赶晚集”。与此同时,河南城镇化率比全国约低7个百分点,县域基础设施、智慧农业等长周期项目存在大量资金缺口。这些矛盾深刻揭示,培育耐心资本不是选择题,而是河南实现动能转换的必答题。
政府引导基金在河南耐心资本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认知中,政府引导基金常被视为单纯的政策性工具,其功能多局限于特定领域的资金补充。但在培育耐心资本的新语境下,这种认知需要根本性转变。现代政府引导基金应当定位为“市场规则的共同制定者”和“长期价值的发现者”。作为耐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引导基金对于河南耐心资本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其一,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政府的率先投入,向社会资本传递积极的投资信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例如,在新兴产业领域,政府引导基金可以率先布局,引导社会资本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共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二,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凭借其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将各类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耐心资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政府引导基金可以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其三,政府引导基金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在一些投资周期长、风险较高的项目中,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通过提供风险补偿、分担投资损失等方式,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增强社会资本参与耐心资本投资的信心。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壮大河南耐心资本的作用
目前,河南在耐心资本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府引导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在支持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社会资本也开始关注并参与河南的长期投资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的耐心资本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有待优化、投资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公共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的创新载体,在培育耐心资本体系、优化资本供给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首先,应构建具有长期价值导向的基金运作机制。政府引导基金应转变“短期逐利”的惯性思维,在投资决策中植入“时间价值”评估维度。通过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将科技创新周期、产业培育阶段等要素纳入基金绩效评价体系,避免用年度财务指标简单衡量投资成效。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应探索建立跨周期投资机制,允许基金10—15年维度进行布局规划。同时,应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早期项目投资设立风险容忍区间,建立区别于商业资本的尽职免责标准。通过建立动态调整的容错清单,对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阶段性亏损给予制度性宽容,探索构建风险补偿机制,对经过专业评审认定的战略性亏损项目给予适度补贴,消除基金管理团队的后顾之忧,充分释放基金运作活力。此外,对于激励约束体系,要实现政策目标与市场规律的动态平衡。例如,在收益分配环节,可对持有期限超过5年的社会资本提高收益分成比例。在管理费计提方面,可以引入长期业绩报酬机制,将管理团队收入与项目退出时的综合社会效益挂钩。
其次,应借力政府引导基金优化耐心资本生长的生态系统。第一,产业链纵深布局是培育耐心资本的重要基础。政府引导基金应发挥“链式投资”功能,围绕重点产业链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全周期投资组合,形成覆盖材料、设备、工艺、应用的完整投资谱系,通过产业链投资协同效应,降低单个项目的系统性风险,增强社会资本的长期投资信心。第二,政策环境的协同创新决定着资本生态的成熟度。当前,亟须打通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传导链条,构建基金与政策的联动工具箱,探索税收、融资支持、人才激励等多方面的综合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组合拳形成支持耐心资本发展的“热带雨林”气候。第三,专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耐心资本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撑。应加快培育本土化母基金管理机构,发展专业化的尽调评估、投后管理、法务咨询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建设省级科技金融数据中心,加强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风控模型,通过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示范作用全方位促进全省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升级。
再次,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抓手,培育区域协同的投资新格局。当前,省内资源配置需要打破地域分割的传统格局,积极构建“省级母基金—市级子基金—县区项目池”的三级架构,通过份额分配、联合投资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协同,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投资版图。同时,努力构建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沿黄省份在清洁能源、生态治理等领域的联合投资,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机构的合作,探索“沿海募资+河南落地”“异地研发+本地转化”等新型合作模式,通过资本纽带促进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有效拓展资本辐射半径。此外,还应积极拓展国际视野,鼓励本土基金管理机构与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开展合作,探索设立中外平行基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通过股权投资支持河南企业建设海外基地,不断提升全省金融对外开放水平。
最后,以政府引导基金为引领,开辟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新路径。在基础研究领域,探索设立前沿探索基金,与省内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定向合作机制,对具有重大突破潜力的原始创新项目给予持续支持,积极搭建科学家与投资人的定期对话平台,促进技术逻辑与商业逻辑的深度融合。在技术转化阶段,应重点支持实验室成果向中试阶段的跨越,在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周边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对于完成验证的优质项目,建立向产业投资基金推荐的快速通道,形成研发到产业化的投资接力机制。在创新载体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建设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在省级高新区、经开区试点“基金+基地”的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空间+资金+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打造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垂直领域创新社区。通过以上措施,以政府引导基金的质效双升为契机,促进省内金融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深度融合。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下,政府引导基金的改革创新既是培育耐心资本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河南需要以更开放的胸襟重构资本逻辑,用制度创新释放耐心资本的发展潜能。通过构建“引导基金—耐心资本—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持久动力。这既需要政策设计的远见卓识,更考验着各方主体的战略定力。唯有坚守长期主义,方能在这场资本变革中赢得先机,开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朱方政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本文为202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壮大耐心资本研究》(2024JC030)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