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文旅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不断升温升级的一年,全省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5年春节假期,河南文化和旅游系统以“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为主题推出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活动1.83万场次,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群众619.1万人次。全省接待国内游客5117.4万人次,旅游收入305.3亿元,与2024年春节假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9%,旅游收入增长2.6%,河南文旅产业发展呈现旺盛活力和美好前景。
二、河南文旅产业发展的短板不足
(一)宣传推广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开展旅游资源精准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旅游宣传仍然以公众号、政府官网等传统方式为主。较四川“九寨沟”、云南“香格里拉”、青海“青海湖”等旅游品牌,河南各个景区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不具备竞争优势。文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河南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影响,河南文旅行业人才供给不足,尤其在创意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更为匮乏,这无疑制约了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导致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推进缓慢、服务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二)文旅融合不够深入,创新能力较差
文化与旅游的割裂导致游客难以获得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河南尚未建立整体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文旅融合产业规划,不少景区缺乏对当地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挖掘,导致旅游产品缺乏内涵与特色,尤其缺乏创意与创新,这是当前制约河南文旅发展的又一大瓶颈。河南文旅创新能力较差,新业态和新产品培育较慢、发展滞后,缺少高品质、特色鲜明、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品质化、个性化和康养化的市场需求。传统旅游模式过于依赖自然资源而忽视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创意呈现。例如,河南许多古镇、古村落的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游客很难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魅力,急需文旅产业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让文旅产业发展有规可遵、有矩可循。
(三)产业起步较晚,市场主体不成规模
与发达地区相比,文旅产业起步较晚,市场主体培育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涉文涉旅企业数量少,现有的200多家涉文涉旅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成规模、有实力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引领,没有形成集群式产业发展模式。从旅游收入来看,2024年一日游人均消费340元/天,过夜游800元/天,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门票等基本性消费,购物、娱乐、体验等扩展性消费水平低。从游客停留时间来看,旅行社组团停留时间平均1.7天、俱乐部2.28天、散客2.47天,停留时间短。从文化产业来看,主要依赖传统文化优势,缺少后续研发创新,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和艰巨,旅游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仍需加强。
(四)融资机制不畅,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文旅开发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严重影响社会资本进驻文旅开发建设领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诸多有实力的涉文涉旅企业、景区运营公司、酒店管理集团、国字号旅行社等企业集团仍然处在观望和等待状态。河南总体营商环境有待提高,硬环境中的基础设施,软环境中的金融、技术、人才环境跟不上文旅产业发展要求,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少,缺少含金量高、有吸引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加快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平衡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省级财政安排文旅高质量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扶持重点文旅IP项目、区域文旅品牌创建、数字文旅发展、文旅新业态培育、文旅产业园区建设、文旅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二是有效促进区域文旅资源整合,坚持全省各地协同推进旅游风光带建设,推动一体化、差异化、特色化文旅发展,加大地理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历史遗迹、人文活动类文旅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支持文旅项目用地、金融、专项债等要素保障,着力打造文旅发展新增长极,培育一批世界级文旅新地标和目的地,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加快文旅配套产业链建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一是加快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各地引进一批知名企业,谋划开发一批主题鲜明、具有地方特色、产业整合度高、示范性强的重大文旅IP项目。二是加快发展数字文旅,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文旅领域应用,支持在公共文化场馆推广普及自助语音讲解、路线引导、数字体验产品等智能导览功能。三是加快培育文旅新业态,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全省各地广泛开展街头文化艺术展演和研学旅游发展,鼓励利用农业、水利、林业等资源发展研学项目。要健康有序发展民宿产业,指导各地出台民宿发展实施细则,加快民宿标准化建设,对成功创建旅游民宿的给予资金奖励。积极建设文旅产业园区,鼓励各地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历史街区、校园建筑、商务楼宇等存量房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各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持文旅企事业单位与相关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育。定期举办导游、领队业务提升培训班或研讨班,提升讲解水平、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一是要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行为。二是要充分发挥旅游文明督导员队伍的作用,倡导文明旅游,有效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文明素质,让旅游成为传播文明、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桥梁。三是要制定、出台旅游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支持省内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文化旅游相关专业,重点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景区管理、旅游服务、市场营销、项目策划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四)深入推进文旅融合跨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鼓励各地方依托当地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标志性文旅融合产品。鼓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景区提质升级。二是持续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洛阳、开封、南阳等城市文旅新地标,省财政对国家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给予一定奖励,支持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鼓励各级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举办民间工艺品主题精品展览,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化企业开发文创旅游商品。三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工业+文旅”,鼓励各地依托工厂、工业遗产项目等发展工业旅游。支持“体育+文旅”,发挥品牌赛事带动旅游、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作用。
(五)完善“文旅+”产业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文旅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要充分发挥“文旅+”的作用,深度融合农林牧渔、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金融、房地产、教育等行业形成新业态,构筑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文旅业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促进文旅产业链全域辐射。一是着力在创意上做文章,在全域化上下功夫,依托部分地市生态优势布局山水文旅,依托人文优势布局古迹文旅,依托中医药优势布局康养文旅,依托平台优势布局科普文旅,实现优势资源优先突破,打造独一无二的“河南IP”。二是加强宣传推介,擦亮“老家河南”金名片,千方百计提升河南文旅景点的关注度、曝光率,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持续完善景点、驿站、公厕、停车服务点等设施,提升旅游便利度,加强地方特色景观建筑、生态植被、村庄田园的建设保护,营造赏心悦目的旅游环境。三是通过全社会参与、城乡一体联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者、当地居民共同行动,形成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河南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进而提升河南整体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作者:宋正昱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