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高四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5-02-21 09: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寄予我们“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何以争先、怎样出彩,新一届省委提出了聚焦“四高四争先”,这是牢记嘱托、遵循规律,扛稳重大政治任务、答好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是立足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主动谋划,也是河南挑得起大梁、争得了先机、出得了重彩的郑重承诺。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聚焦“四高四争先”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续写浓墨重彩的河南篇章。

  牢记嘱托、担当奋进的科学谋划

  “四高四争先”是河南面向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作出的科学谋划,明确了新阶段河南总体定位,树立了新时期河南方向目标,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战略指引和实践要求。

  牢记嘱托,实现争先出彩的时代答卷。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这一嘱托要求,是对河南工作统揽全局、引领发展的战略指引,是河南在全国发展版图中的坐标定位。河南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河南的GDP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创市场主体数量等多项指标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既是河南的崇高使命,也是责任担当。但与此同时,我省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在这一情形下,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实际,科学研判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发展潜力、战略定位、目标方向,作出了“四高四争先”的科学谋划。“四高四争先”涵盖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涉及社会民生的关键方面,是一个自我定位与优势再造的科学研判,既是对“奋勇争先”殷殷嘱托的具体落实,也是对破解“争先出彩”重大命题的精准答案,指明了河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版图中“争先出彩”的关键举措。

  勇挑重任,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早在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之后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大省挑大梁”做出明确要求,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重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24年全省GDP为6.36万亿元,增速达到5.1%,稳居中部第一;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12年位列中部第一,在全国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有底气,需要拿出责任担当,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登高展翅。“四高四争先”正是河南把全省发展放到全国大局中去审视谋划,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主动担当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南能够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河南能够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河南能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实施高效能治理,河南能够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高四争先”的提出,既是未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也是河南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的现实路径。

  主动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责任践行。河南现代化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重大原则是一致的,但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内陆大省,现代化建设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走出符合省情的特色发展之路。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开放度不够、产业创新能力偏弱、生态约束加大、城乡居民收入鸿沟过大等问题,“四高四争先”正是河南立足省情,面向新发展阶段,践行国家战略使命的系统性实践。这是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核心目标,以“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为突破路径,通过目标与路径的精准耦合,构建了河南现代化发展的四维坐标系。在实践层面,“四高四争先”将有效破解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转型困局,即以高质量发展驱动产业跃迁,以高水平开放融入“双循环”格局,以高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以高效能治理激活制度红利。更为重要的是,“四高四争先”通过“争先”机制构建了差异化发展赛道,能够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创业创新创造、乡村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形成突破性示范效应。总之,“四高四争先”紧密关联,引领河南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既是破解自身发展不平衡矛盾的必然选择,更是为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河南方案”。

  站位全局、应对变局的时代课题

  当今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变化,河南以“四高四争先”构建发展新思路,把河南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重坐标系中精准定位、综合考量,彰显了中部大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科学研判、统筹谋划的系统性思维。

  在应对外部压力中稳步前行。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极大挑战。“四高四争先”正是河南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实现稳步前行的关键举措。从全球产业链来看,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河南面临着两头挤压的严峻形势。河南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条,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紧跟全球科技前沿,加强关键基础攻关,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应对外部压力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完善规范公平的市场制度、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打造高效顺畅的商贸流通体系,以壮大内循环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推进“一带一路”和RCEP,拓展提升开放通道,做深做强开放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三高三宜”营商环境,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通世界;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我国“双碳”承诺做出河南贡献。

  在化解内部困难中开拓创新。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勠力同心、奋楫扬帆。河南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高效能治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生态治理创新践行绿色发展承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山美水美的美丽河南。与此同时,当前发展中还存在内需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仍处于攻坚期、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省委科学判断、统筹谋划,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破解传统要素驱动瓶颈,以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市场资源高效流动、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以改革不断强内力、增动力、激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重塑人口大省发展空间,把国家战略势能、河南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四高四争先”是河南谋定长远、务实笃行的科学谋划,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着力破解当前发展困难的实践要领。

  在区域发展竞争中争先作为。近年来,河南发展所面临的区域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一方面,各省区市都在加紧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逼人,兄弟省份中四川新能源产业“锂光水核风”全方位发展,湖北“光芯屏端网”成绩亮眼,安徽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明显;另一方面,中央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河南牢牢抓住畅通经济循环这个根本和市场经营便利这个“棋眼”,大力促进投资、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便利化,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创业释放发展的新红利、新动能,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从而把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充足、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河南加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与山西共建太行山生态屏障,联合山东推进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协同湖北守护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河南正以“四高四争先”为引领重塑发展坐标,在区域协同中突破地理边界,在动能转换中打破路径依赖,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谱写出彩篇章。

  遵循规律、乘势而为的科学选择

  “四高四争先”,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区域发展规律的现实逻辑、并联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生动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契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点的理论逻辑。“四高四争先”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学活用,深刻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点的理论逻辑,在理论上契合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大特征的本质要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四高四争先”突出的是破解资源承载的硬约束,将河南的人口巨大规模转化为人口要素红利,将人口要素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走出一条契合人口规模大省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模式,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实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四高四争先”践行的是找准约束河南发展差异的最大公约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水平均衡化,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打破两极分化、共享发展成果,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本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四高四争先”贯穿于厚植建设现代化河南的物质基础,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现实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四高四争先”遵循按照大自然规律办事准则,遵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刻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守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南水北调的责任底线,走绿色低碳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客观要求。

  契合中国区域发展客观规律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四高四争先”是对区域协调发展内在辩证方法论的现实运用,深刻把握了新结构经济学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在机理,本质上契合区域发展规律的现实逻辑。“四高四争先”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破除要素流动障碍,突出了高水平开放、高效能治理等发展定位,强调了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上的进位目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推进不同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契合了以经济效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四高四争先”突出了发展水平的高标准和发展目标上的领先要求,其本质上,就是遵循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实际,按照河南省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发展、开放、生活、治理的有效模式和行动策略,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数据等不同形态的高级要素积累和价值跃升,从而不断将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对外开放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地区结构质变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凝聚竞争动能。

  契合并联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四高四争先”是大方位、大逻辑与制胜法宝、具体抓手的有机融通,深度反映了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行动遵循,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性的内在要求,本质上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性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强调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创新。“四高四争先”把握住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践逻辑。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业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四高四争先”,强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科技金融产业多循环、教育科技人才再循环,抓住先进制造业这个工业发展安全和韧性提升的主阵地,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内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契合我省工业化发展的实践逻辑。“四高四争先”把握住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逻辑。河南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并重的关键时期,“四高四争先”锚定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把准了城乡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强化城市发展势能和地理第一性要素“化”入农村,在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基础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内涵式新型城镇化,契合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逻辑。“四高四争先”把握住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河南省正处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粮食安全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四高四争先”凸显了维护粮食安全的历史重任,强调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突出以科技创新与改革引领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行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方式,一体推进和美乡村和共同富裕,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契合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

  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进阶方略

  “四高四争先”紧扣河南经济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效跃升转型关键期的阶段特征,是以破解矛盾为起点、以锻造优势为支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方向的科学谋划,聚焦阶段难题求突破、突出扬长避短锻长板、锚定宏大场景谱新篇,构成了从破局到筑基、再到跃升的递进式发展逻辑,体现了问题导向、优势转化与战略前瞻的有机统一,是推动中原大地从蓄势积能迈向崛起倍增,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阶方略。

  聚焦阶段难题求突破,破解发展矛盾。“四高四争先”立足我省处于动力转化加速期、城乡融合关键期、生态治理攻关期、开放格局重塑期等多期叠加的特定发展阶段,直面经济总量庞大但产业层次偏低、区位优势显著但开放水平不足、农业根基稳固但城乡差距突出、人口规模巨大但治理效能不高等量的优势与质的短板并存的发展困境,聚焦结构、动力、治理、效能等领域的核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系统思维、创新驱动和改革攻坚,精准破解发展桎梏,着力解决传统路径依赖与新发展动能转换的矛盾,要素驱动惯性增长与创新驱动质效提升的矛盾,资源环境约束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矛盾,治理能力提升与复杂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破局之策。“四高四争先”战略的本质是我省在转型攻坚期的一场自我革命,是以破局思维重塑发展逻辑的精准治理方略,通过聚焦阶段难题、精准靶向施策,必将打破我省的路径依赖,重塑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上为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破局解困、聚势赋能,加速中原大地厚积薄发崛起倍增,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最终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突出扬长避短锻长板,筑牢发展胜势。“四高四争先”深刻把握“长板决定高度、优势定义赛道”的发展规律,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所需,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充足、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以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积极主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通过系统化思维与精准化举措,将河南所长与国家所需有机结合,发挥“综合交通枢纽降低物流成本、供应链枢纽提升流通效率、消费枢纽筑牢市场容量、要素枢纽场景驱动创新、开放枢纽内外规则链接、文化枢纽激发内需潜能”的乘数效应,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通道优势和枢纽优势转化、人口规模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和供需协同优势转化、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转化、数据资源优势向算法算力优势和多应用场景优势转化、历史文化优势向文旅文创融合优势转化,推动市场与产业、需求与供给、消费与生产高效衔接,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统筹协调,从而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四高四争先”以“优势做极”的极致思维替代“劣势追赶”的传统路径,聚焦核心领域、集成创新要素、链接国家战略,突出“长板做极、短板联强”,将大省优势转化为强省胜势,为崛起倍增筑牢根基。

  锚定宏大场景谱新篇,确保争先出彩。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河南以“四高四争先”为行动纲领,以“挑大梁、勇争先、更出彩”为实践坐标,坚定不移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扛稳经济大省压舱石责任,筑牢中原粮仓,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锻造制造脊梁,成为产业链安全关键环,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彰显河南担当。坚定不移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强化枢纽功能、创新动能和开放势能,发挥中部开放桥头堡、区域协同链接器、创新要素汇聚地作用,畅通国家动脉,激活创新策源,构建开放高地,在引领中部地区崛起中强化引擎带动力。坚定不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加出彩,打造“一枢纽、一支点”,探索地方服务国家战略新路径;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探索城乡融合新范式;确保海晏河清黄河安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激活传统文化新动能,探索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现代化路径,为全国提供实践样本。在锚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宏大场景中,将地方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既扛稳国家队历史责任,又探索地方特色路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河南日报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

  策划:刘雅鸣 孙德中 王承哲

  统筹:万川明 王玲杰

  组长:高璇 杨晓东 王华岗

  成员:王芳 武文超 石涛 李斌 刘红涛

  执笔:高璇 王芳 武文超 石涛 李斌

  美编:张焱莉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