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文旅振兴的河南模式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3-06 10:33

在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的时代浪潮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文化大省,乡村文旅资源丰富。将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振兴相结合,探索出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模式,不仅是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这一探索契合国家对低空领域开放发展的政策导向,也顺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振兴的契合点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涵盖通用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教育培训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乡村文旅振兴则聚焦于挖掘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二者的契合点在于,低空经济为乡村文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形式和发展机遇。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逐渐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特色化旅游方向转变。低空旅游项目如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等,能够满足游客对新奇、独特旅游体验的追求。以河南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引入低空旅游项目,能够极大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例如,洛阳栾川县重渡沟景区拥有秀美的山水风光与独特的民俗文化,低空视角下的重渡沟,峰林、溪流、村落相互映衬,游客能从全新视角感受乡村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这是传统地面旅游无法提供的体验。

从产业发展角度,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振兴相互促进。低空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如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等设施的建设,不仅服务于低空旅游项目,还能为乡村物流、应急救援等提供便利。同时,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为低空经济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二、河南发展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文旅振兴的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河南在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在政策支持上,河南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文件,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在低空领域的空域管理改革方面,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简化通用航空飞行审批流程,提高空域使用效率。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河南已建成多个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部分分布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安阳林州通用机场,周边环绕着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知名乡村旅游景点,为低空旅游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撑。同时,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也开始引入低空旅游项目,如新乡辉县宝泉旅游度假区推出的直升机观光游览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二)面临的挑战

尽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河南在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文旅振兴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空域资源方面,虽然空域管理改革有所推进,但与快速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相比,空域资源仍相对紧张,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低空飞行审批难度较大,限制了低空旅游项目的大规模开展。

专业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飞行员、机务维修人员、航空运营管理人员等。目前,河南在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相关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发展速度受限。

此外,乡村文旅与低空经济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部分乡村旅游景区引入低空旅游项目只是简单的形式叠加,缺乏整体规划和深度融合,未能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对乡村文旅产业的全方位带动作用。

三、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国外经验

美国在低空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成熟经验。以美国纳帕谷为例,作为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和乡村旅游胜地,当地利用直升机观光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俯瞰葡萄园和酒庄,同时结合葡萄酒品鉴、乡村美食体验等项目,形成了完善的低空旅游产业链。游客不仅可以在空中欣赏美景,还能深入体验乡村文化和特色产业,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地区,通过发展热气球观光项目,与周边的乡村海滩、雨林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低空旅游产品。在运营管理上,建立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的服务流程,确保低空旅游项目的安全与质量,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

(二)国内经验

云南在低空旅游与乡村文旅融合方面也有成功案例。丽江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推出直升机游览玉龙雪山、泸沽湖等低空旅游项目,同时将低空旅游与乡村民宿、民俗文化体验等相结合,形成了“低空观光 + 乡村体验”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一体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了乡村文旅的综合竞争力。

浙江莫干山地区,依托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宿产业开展低空旅游项目。通过与当地民宿合作,推出包含低空旅游体验的住宿套餐,实现了低空经济与乡村民宿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将低空旅游打造成莫干山乡村旅游的特色名片,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的游客。

四、构建河南模式的路径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在空域管理方面,争取更多的空域开放试点,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建立常态化的审批机制,提高空域使用效率。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空域资源分配和飞行审批工作。

在财政支持上,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开展低空旅游项目的乡村文旅企业给予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支持。同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加大在低空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等低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结合河南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布局,确保低空旅游项目能够覆盖更多的乡村旅游景区。例如,在豫西山区的三门峡陕州区、豫南水乡的信阳新县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提高低空旅游的可达性。

同时,完善乡村旅游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加强与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合作,确保低空旅游项目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以及通信信号的全覆盖。

(三)深度融合产业发展

推动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在产品设计上,充分挖掘河南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将低空旅游项目与乡村文化体验、农事活动等相结合。例如,在商丘民权县王公庄村,作为“中国画虎第一村”,推出“低空观光 + 民俗文化体验”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空中欣赏乡村风貌后深入村内体验画虎文化,参与农事活动,品尝乡村美食,深入体验乡村文化。

加强产业联动,鼓励低空旅游企业与乡村民宿、农家乐、旅行社等合作,形成产业联盟。通过联合营销、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旅行社可以将低空旅游项目纳入旅游线路设计中,民宿和农家乐可以为游客提供配套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四)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与郑州上街机场周边的通用航空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吸引人才。例如,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支持,为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创新营销与品牌建设

创新低空旅游产品的营销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推广。例如,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和图文内容,展示河南乡村低空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潜在游客。同时,举办低空旅游文化节、航空主题赛事等活动,提高河南低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低空旅游品牌。结合河南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元素,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和口号,提升品牌形象。例如,以“中原低空之旅”为品牌主题,整合全省乡村低空旅游资源,统一品牌宣传,形成品牌合力。

结  论

构建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文旅振兴的河南模式,是河南在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通过挖掘二者的契合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河南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采取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培养引进人才以及创新营销与品牌建设等措施,有望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低空经济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将为河南乡村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还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张柏林,河南省社科联学术传播中心副研究员、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传播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