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个结合”推动家教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造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家教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再次强调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教家风是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引导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两个结合”推动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
一、以“两个结合”引领家教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才能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家教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资源,推动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正是“两个结合”在育人领域的具体实践。以“两个结合”推进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助力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并进,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优秀“家文化”记忆的传承,能与高校文化育人形成时空维度的价值共鸣。通过“两个结合”的引领,将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同构文化基因,以及传统家训中的勤俭美德、责任伦理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纽带,这种纽带不仅加深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还促进了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三是有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两个结合”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家教家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以“两个结合”推动家教家风中的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更好实现铸魂育人任务。家风家教中蕴含的公平、正义、仁爱、诚信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家教家风中的经典故事和典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升文化素养。家教家风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总之,以“两个结合”引领家教家风中的优秀传统和美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立德树人的实现。
二、以“两个结合”推动家教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三方面着力
一要挖掘资源,丰富理论。以深入学习“两个结合”为契机,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传统家教家风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一方面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家教家风对人的思想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家教家风理论的结合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家教家风的内涵,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家教家风的发展脉络和特征,提取其中蕴含的诚信、友善、尊老爱幼等具有普适性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分析其中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关系处理以及社会责任承担等方面的要求,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二要加强家教家风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举办以家风家教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调研、收集民间故事等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代民居建筑、家族祠堂,了解家族的繁衍变迁和家训家规的传承情况,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家族文化的魅力。三要加强家校合作交流。引导家长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作者:河南理工大学罗桂生,中共焦作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何林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ZSZ010)中期成果】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