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高四争先”・实施高效能治理丨着力推进“五基四化” 完善社会治理机制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5-03-28 09:58

  □ 司吉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新时代新征程,省委提出“四高四争先”的决策部署和“五基四化”的工作路径,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抓手。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以高效能治理固本强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高效能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高效能治理要求基层工作既要治理高效率,又要服务高水平,强调基层治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优化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方式、强化治理能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具有核心作用。聚焦“五基四化”,强化基层党建,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强基固本,以党组织建设谋基层治理“大棋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我们应充分发挥党组织“一根红线”的牵引作用,着重在政治方向、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首先,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各项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引领确保高效能治理的正确方向。其次,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基层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科学规划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完善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强化教育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为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最后,以政治领导力激发自治内生动力,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多元力量,严密组织体系,打通治理壁垒,压实党政力量、社会力量、服务力量等下沉到基层一线,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淬炼尖兵,打造专业化基层治理“先锋队”。党的基层队伍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先锋队。我们应坚持党员干部的全过程管理、全链条发力、全周期选育,是确保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保障,是高效能治理的主体要件。首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干部。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治理一线。其次,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人岗适配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最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确保队伍稳定高效,为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完善机制,铺就基层治理法治化“快车道”。机制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基本指南。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以制度建设规范化、体系化、法治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首先,健全基层治理主体机制。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多元主体协同机制,通过设立沟通机制、搭建沟通平台,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其次,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健全党群民主协商机制,丰富民主协商形式,推动基层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优化基层法治服务,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三治融合”,细化“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魂”的实践路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健全基层治理监督机制。健全工作监督机制,确保治理行为的规范性。健全基层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精细网格,激活基层治理社会化“微细胞”。基层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细胞群”。强化党建引领,在网格内建立党组织,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小单元内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织密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保障网;结合人口密度、地域面积、行业特点等因素,以精细化划分优化“微服务”“微管理”,实现基层治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推动基层服务“精准触达”;健全网格员“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以常态化培训提能力,以差异化考核促担当,以动态化激励增干劲,推动基层服务精准化、专业化。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好用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要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发挥好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方面的作用。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要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搭建平台,树立基层治理智能化“新航标”。平台是基层治理的智慧中枢。搭建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党建、政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领域资源,打造集成统一的一体化业务系统,促进群众办事“只需跑一次”。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搭建并优化线上一网通服务平台,促进群众办事“一网统管”;搭建线上信息交换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及时采集、分析、处理基层治理信息,动态感知社情民意,精准研判风险隐患,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多层级协同治理,实现风险隐患“智能感知”,形成快速响应机制,推动治理过程无缝衔接,实现“一网协同”;依托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预测基层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数据驱动决策,提升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形成人机协同治理新格局。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编辑:何山